本报记者 康学翠 邢 程
2月9日,农历大年三十,青县康泰养老护理中心张灯结彩,300多位老人留在这里过年。养老护理中心专门到青县文化馆请来艺术团,并在餐厅北侧搭建了“春晚”小舞台。
唱歌、跳舞、唱戏……老人们玩得不亦乐乎。“我给大家表演一个。”话音落下,潘慧英老人登台,伴着优美的音乐舞起来,台下响起久久的掌声。“潘大姨,我们给您拜年啦,祝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潘慧英刚走下台,工作人员立刻送上祝福,她笑得合不拢嘴。潘慧英的老家在天津,春节前,儿子要接她回家过年,可老人执意留在这里。“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工作人员照顾得好,还有那么多节目。”潘慧英说,这是她在养老护理中心过的第三个春节,虽然传统意义上讲,春节是全家人的团圆时刻,但她已习惯了这里。护理中心的老人都是她的亲人,和大家在一起过年,她心里特别舒坦。
卞学林老人深有同感。他十分满意这里的生活。“看我剪的窗花,多漂亮!”卞学林举起剪好的窗花,笑容灿烂。青县是卞学林的老家,年轻时他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现在回到这里,他感觉很幸福。
吴桥县福寿祥老年公寓同样热闹。当天,天还没亮,老年公寓已灯火通明,厨房里飘出饭菜香。
孙红珍早早起了床,她穿上提前准备好的新衣服——红毛衣和红外套,精心打扮一番,出了房门。孙红珍从天津市港务局退休,2019年8月来到福寿祥老年公寓。这是她在这里过的第5个春节。
娱乐时间到,占地100平方米的大厅,老人们开始登台表演,没有演出服装,没有专业的设备,没有专门的彩排,老人们轮流登台或唱或跳,过年的氛围感瞬间“拉满”。坐在台下的孙红珍欢喜洋溢在脸上。“这里真得太好了,我现在感觉很幸福。”孙红珍说。
刚来时,她被糖尿病后遗症折磨,双眼近乎失明、腿部肿胀无法独立行走。刘红梅是老年公寓的负责人之一,同时也是工作人员,为照料方便,她搬到孙红珍的隔壁住下,跟着专业医生学习医学知识和配药,并研究起康复训练,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一年后,孙红珍能慢慢行走,视力也开始恢复。
这个春节,选择留在沧州的京津老人不在少数。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我市各养老护理中心、老年公寓、养老院等都做了精心安排,不仅每天的食谱按照传统习俗搭配供给,还给老人们安排了丰富的文化活动。
据悉,随着京津冀协同战略的持续推进,三地在政策、环境及人才等方面不断发力。近年来,我市加速推进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工作,按照“医养结合”模式提升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同时,不断提升养老机构硬件和服务水平,用优质的养老资源与服务让来沧养老的京津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