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 项目建设“加速跑”
冬日,潮白河结冰的河面上,厂通路潮白河大桥项目正在争分夺秒加紧施工。站在施工搭起的栈桥上眺望,河岸两侧的引桥已初具规模,向远处延伸。向东,是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已经通车的厂通路;向西,则是通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通怀路。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厂通路是加强京冀两地公路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河北段项目总工程师吴国梁说,目前,厂通路潮白河大桥的下部结构基础、墩台身、盖梁已全部施工完成,总体施工进度已经完成了70%,项目将于今年9月建成通车。
2023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签署《交通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2023—2025年)》,明确将持续推进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水平。
在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潮白大街站项目建设现场,第六台盾构机“奋进号”正与一旁的“携同号”并肩战斗,共同完成潮白大街站到高楼站的掘进任务。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标志性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是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项目建成后,河北三河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仅需9分钟。北京城市副中心、平谷和河北三河将实现轨道交通快速互联互通,大大拉近京冀两地间的时空距离,提升群众的出行效率。
■ 产业协同“手牵手”
2023年12月,津兴城际铁路正式开通,京津冀区域的“高铁版图”再迎“新成员”。“轨道上的京津冀”更加便捷,“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科创产业链加速形成。
在天津市红桥区,以天津西站为核心的“站产城”一体化枢纽不断完善,同城化效应持续显现,为周边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天津异乡好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位于与天津西站毗邻的天津陆家嘴金融广场,公司研发中心则设立在北京中关村。“京津周边分布着多个航空枢纽,这使海外供应商来天津洽谈更加方便。”公司副总经理史毅说。
十年来,京津冀携手打通“大动脉”,不断畅通“微循环”。随着路网越织越密,三地间产业加速融合,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的“手”越“牵”越紧。
联泰集群算力(三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在北京、生产制造在燕郊的企业,去年实现投产,产值达到5000万元。如今,依托燕郊等地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交通优势,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建设燕郊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北三县产业转型升级。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刚表示,交通的互联互通将会使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人才交流、项目互动形成更加生动的局面。条条轨道上穿梭的不仅是高铁,更是思想和创造的“火花”,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新华社记者冯维健、刘惟真)
新华社石家庄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