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合作社种的蔬菜大多往北京卖,多年来不愁销路。现在要进行净菜加工,又在村里招了不少人,我也在家门口有了一份好工作。”今年60岁的社员赵玉生说。
作为北京“菜篮子”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这家合作社每年供应北京市场精品蔬菜3万吨以上,超过九成是经过加工的净菜。合作社经理张新伟说:“为保障北京市场的蔬菜供应,我们投资3000万元,新增高端设施蔬菜面积200多亩,另有1万平方米的蔬菜加工车间即将竣工,投用后净菜年产能可提升2万吨左右。”
为了满足北京市场对蔬菜产品的高标准需求,合作社分别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合作,针对叶菜易蔫萎、易色变等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处理技术,有效延长蔬菜的保鲜时间,提升净菜品质。
“以前是批发商上门收菜,往返时间长,不能保证蔬菜的新鲜度。现在合作社有了物流配送专车,运输效率、菜品质量都有了保障。”在宁晋县北河庄镇翟村,司机翟小龙驾车驶出瑞青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直奔北京新发地市场。
谈到近几年进京送菜的变化,翟小龙向记者介绍起他的新设备:“这辆冷藏车的驾驶室内就有温度操作盘,可以实时观测、控制后面冷藏室的温度。以前没有冷藏车的时候,冬天为了保温,我还要给蔬菜盖上厚厚的棉被。”
设备更新了,道路也更通畅了。记者从宁晋县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当地聚焦净菜运输的主要路网和重点时段,常规化派出执法人员进行巡查,打造顺畅、高效、安全的“净菜进京”运输通道。此外,得益于京冀两地合力开通“河北净菜”进京直通车,如今,蔬菜从河北田间地头到北京消费者餐桌上,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推动两地企业商超直采直供、解决终端销售网络平台问题……一系列关于“净菜进京”的资源整合与优化举措正在推进,既让北京市民餐桌上的蔬菜新鲜可口,又让河北农民的蔬菜有销路、钱包鼓起来,实现“两端”受益。
新华社石家庄2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