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9日
第07版:07

在“减”与“不减”中 为基层赋能

曹明肖

基层减负,重在实效、贵在长效,要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找准根源,掌握“密钥”,在“减”与“不减”中为基层赋能,戒除三种形式主义。

减苛责不减职责,赋“爱岗敬业”之能,戒除心尖上的形式主义。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干好干坏一样、干多干少一样”,还要承担责任、承受被苛责的压力,存在求稳怕错心态,逐渐形成了敷衍塞责的顽疾。要让基层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就绝不能让“苛责”式减负背离初衷。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主动研究形式主义根源,根据不同干部群体,分类指导,拿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硬举措,真正实现从“整治一人形式主义”到“整治一类形式主义”。要容错纠错、撑腰鼓劲。针对出现错误处理方式的急难险重问题,少一些“一刀切”式责任追究,给予基层干部纠偏的余地,为实干者撑腰。同时要及时复盘总结,为下一次解决同类棘手问题提供经验。要奖优罚劣、严管厚爱。一方面以零容忍姿态对顶风作案的单位和个人依规依纪从严从快处理;另一方面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大张旗鼓表彰先进、奖励优秀。让基层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激发爱岗敬业、积极作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形成“人人想干、人人抢干”的新风尚。

减数量不减质量,赋“提质增效”之能,戒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干部网络工作群多、工作应用软件多、政务公众账号多,要收文要开会要报表要转发要回复,身兼数职是常态。基层工作要掌握“减”法,不是“减而求次”,而是在“减”的基础上提质增效。要落实精文减会。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开会求质量不求数量,发文求实事不求虚言,杜绝越建越多的群聊、形式主义的表格、减少基层干部指尖上的数据之负,把基层干部从开会报表中解放出来,让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办实事上。要坚持“考核瘦身”。合并压缩各种督查检查考核,精简各种指标,减少频繁检查、考核次数。要看工作材料,更要深入实地看实绩,少些走马观花,多些调研指导,坚决摈弃走过即落实的现象,切实发挥督促基层单位做好事情的作用。要实施“工作分流”。在“一人多岗”上实施“工作分流”,卸掉基层干部身上过多的重担,让“能者多劳拙者闲”的现象不复存在,坚持人事相宜、人岗相匹的原则,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减痕迹不减实绩,赋“实干笃行”之能,戒除脚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会议留痕、台账留痕、拍照留痕,似乎也成了个别基层干部“深居高堂,脚不沾泥”的工作现象。基层是面向群众最直接的窗口,当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赋实绩。要筑牢思想根基,正本清源。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站在人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审视问题,全神贯注干实事,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尺衡量工作是否“实”。要敢闯敢为、善作善成。基层干部要不畏艰难、敢于挑战,要自讨苦吃,主动投身到基层社会治理、为民服务、经济建设等艰苦一线,坚持敢闯勇气,发扬敢为精神,在“大战大考”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据实工作,实事求是。基层干部开展工作,要以实事求是为准则,用“细功”、下“实功”,要俯下身、弯下腰、迈开步,深入厂区看看产业,走街串户摸摸村情、搬起板凳拉拉家常,了解“实”情况、提出“实”对策、解决“实”问题、干出“实”业绩。

2024-02-19 曹明肖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9210.html 1 在“减”与“不减”中 为基层赋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