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为了打消北京药企的顾虑,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北京市和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在国内首开“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打破了阻碍京企外迁的政策壁垒。
“异地监管让企业省去了跨区域转移的审批环节,保持批准文号不变,为新建项目发展按下‘快进键’。”胡文秀告诉记者,此举既解决了新药落地转化难题,又可继续保留企业产品原有品牌效应,大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今年是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设立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通过实行异地延伸监管,生物医药产业迅速集聚。”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招商局副局长白雷说,“为助力产业转型‘加速跑’,产业园始终坚持‘高门槛’,以引进吸纳‘高、精、尖’生物医药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截至目前,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60家,汇聚了天津医药集团、石家庄四药、华润双鹤等一批龙头引领企业以及北陆药业、福元医药等上市知名医药企业,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和产业地标。园区企业的产品以抗瘤药、高血压、心脑血管等领域的高端药为主,部分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超过50%,基本处于医药行业的高端水平。
引得来,还要留得住。为提升服务功能,满足众多医药企业研发需求,园区引入南开大学技术研发力量,重点建设了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化学药孵化平台、分析检测平台以及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起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刚来时周边还是荒地,现在全是工厂。”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园高速发展的见证者,从建厂初期就在此的胡文秀说,园区的集聚效应可视可感,如今公司周围已聚集了鼎泰、北陆等一批业内优质企业……
如今的渤海之滨,一座现代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拔地而起,正崛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