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0日
第06版:06

千里赴皖寻访周盛传

志愿者寻访周盛传故里

2023年7月,一群热爱家乡文化的志愿者,成立了青县政协“守望麦田 记住乡愁”打捞梳理地域文化资源志愿者小分队,他们行走乡间,挖掘整理英雄事迹,梳理民俗野趣,打捞各类文史资料。短短几个月,团队由最初的30名志愿者发展到50多人,打捞梳理出40多条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线索。

大年初六这天,大家又坐不住了。团队志愿者肖寿庆、齐伟、韩雪在人和镇村党支部书记胡宗权的提议下,驱车800余公里,来到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周老圩,这里是淮军将领周盛传的故乡。

当年周公的故里,现在已经成为一座漂亮的现代化学校——肥西农兴中学。这里碧波环绕,古树参天,学校工作人员用浓浓的乡音向他们介绍了这里的情况。

圩堡,当地乡民俗称圩子,分旱圩和水圩。旱圩,即建在岗领台地上的圩堡建筑;水圩,则四周挖壕引水,以河设障,防范外侵。肥西圩堡建筑群旱圩较少、水圩居多,周老圩是当年周盛波、周盛传兄弟所建,圩内原有各式建筑近400间。1870年(同治九年)建成后,周盛波、周盛传的兄弟子孙们又在周老圩附近先后修建了康湾圩子、新圩子、小圩子、杨圩子等大小8个庄园。现存的几幢,已经成为农兴中学图书馆。

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述,看着眼前的建筑,几人不禁遥想:百年前,周公率部移驻青县,不仅创建马厂兵营,使这里成为中国军队现代化的策源地,而且兴水利、改土壤、开挖马厂减河,使沿河碱地变良田。这背后,想必也有家乡那草木山水的浸润与影响。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位于学校东边的周盛传故居,灰砖青瓦,朱红门窗,高大的广玉兰、梧桐树似在迎接远方的来客。工作人员说,这里经过修缮,待布置完毕后将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

恰在此时,一位耄耋老者向他们走来,交谈中得知老者叫戴继宽,今年90岁,是农兴中学的退休教师。老人说,周盛传的后代有的去了上海,有的去了台湾,家里没什么后人了。

他还说,学校里有一座花厅,是周盛传留下来的。

花厅位于校园东南角,由于是假期,并未开放,但志愿者们通过栅栏看到了里面的模样。飞檐斗拱,假山小桥,池水中倒映着翠竹的倩影,古色古香,与旁边的楼群交相辉映。栅栏外的展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展牌上记述了“山周”家族的起源,周盛波、周盛传的家世与创办团练的经过,以及盛军的故事。校园西边两块展牌上记录着周盛传、周盛波兄弟的生平。这也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再往南走是操场,沿操场四周矗立着一排名人照片的宣传牌,宣传牌上也有周氏兄弟,想必当地人都知晓,在千里外的地方、大运河畔的小城,周盛传和兄弟周盛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值得铭记。

2024-02-2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9363.html 1 千里赴皖寻访周盛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