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尹 超
南环大白毽(毽子的一种,动作花哨、观赏性高)训练基地最年轻的精英代表,也是沧州毽协精英队选手之一;多次参加省内外大白毽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经常受邀作为大型比赛的表演嘉宾;招牌动作有360剪刀脚、抽丝后打……30岁的张超,是一位特种设备技术师,也是一位有着7年毽龄的踢毽达人。运动,让他精神焕发。
从前,张超热衷泡酒吧、网咖,参加剧本杀等活动,再加上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虽然年轻,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好,睡眠质量差、工作效率低,还经常发火,儿子见到他甚至都会躲起来。
意识到问题后,张超开始每天抽时间陪孩子。一次,带孩子逛公园,看见男女老少围在一起踢毽子,他们挥汗如雨、花式动作频出,极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又能锻炼全身各个关节部位。恰巧一个毽子落在张超儿子身上,孩子捡起来也想和张超“花式”踢毽,就这样,抱着陪孩子玩的态度,他买了几个毽子,从此开启了踢毽子运动生活。
那时,孩子把毽子扔过来,张超的脚完全抬不起来,笨拙的动作逗得孩子哈哈大笑。看到孩子如此开心,他也乐此不疲。有一天,他竟然踢到了毽子,孩子高兴地直鼓掌,说爸爸真棒!渐渐地,张超迷上了踢毽子,学习各种动作,放假有时候会和孩子踢上一整天,踢毽水平不断提升,父子感情也直线升温。
由于每天踢毽子,张超身体慢慢好起来。“明显感到有精神了,思维活跃了,动作灵活了,工作起来有劲头。”张超说,自从踢上毽子,觉得烦恼都被踢到了九霄云外,没有了内心反复的纠结和内耗,每天的日子过得酣畅淋漓,心情也舒适畅快。
现在,除了工作、亲子和必要的社交外,他几乎都在南环大白毽训练基地踢毽子,有时也会去人民公园、狮城公园、新华公园、园博园、火车站等地和毽友交流毽技……
近几年,踢毽子运动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组织了许多毽球表演赛。沧州毽协组队到全国各地参赛交流,以毽会友,逐渐在全国打响了名头。去年第六届京津冀毽友联谊大会,沧州毽协精英队取得大白毽第三名,作为精英选手的张超,也逐渐被各地的毽友熟悉,收获了一大拨年轻粉丝。很多外地的毽友经常通过微信群、抖音向他请教踢毽子技艺,他都会认真回复。
如今,张超已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辅助沧州毽协指导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校大学生等年轻群体练习踢毽。张超说,踢毽已不是“中老年人运动”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大白毽运动行列,高中生、大学生学习踢毽,受益颇多。毽子一高一低可以调节眼部肌肉,保护视力,且这项运动花销小,受场地限制小,对上班族长期伏案引发的颈椎问题也有一定好处,“踢毽子时脖子带动着头部要去找毽子的落点,不知不觉颈部肌肉也得到了放松。”张超说。
“踢毽让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成为一个毽友满天下的踢毽达人。”张超说,因为踢毽子,他更自信了,生活充满了阳光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