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1日
第06版:06

面花生“花” 全国“圈粉”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魏浩然 赵俊杰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春节餐桌上,一定会有面花的身影。以旱碱麦为原料制作而成,一个个造型别致的面花麦香浓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由此衍生的面花加工产业,也在带动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上爆发了大能量,反向助推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随着旱碱麦产业愈发蓬勃,越来越多经营主体把目光瞄向了这一朵朵“致富花”,立足扩大生产规模、改良制作工艺、面花模具雕刻、电商网上销售,让老“花”生新,不仅在我市闻名遐迩,还走向全国市场——

锦上添“花”

新建车间增产热

春节期间,走进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沧州金丰有限公司,浓郁的面花香气扑鼻而来。

“别看我们是第一年尝试加工,但一点儿都不愁订单,多亏了咱黄骅旱碱麦的大名气。春节前,单是北京的一个连锁酒店,就订了2000多单。”聊起接踵而至的订单,公司负责人王长松满是喜悦。

王长松多年来一直专注种植旱碱麦,将自种的旱碱麦加工成面花产品,便是期望通过延长产业链条,以二产带动一产。

去年,萌生这个想法后,他迅速行动起来——建设加工车间、购置生产设施、雇佣搕花工人,风风火火地投身到了面花加工产业。

“除了坚持纯手工制作、老肥发面、手工搕花,我们还专门找到面花模子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定制了不少特色面花模子。瞧,要生产这种立体的鱼面花,光买这一个模子就要近千元。但是物有所值,蒸出的面花更有新意。”只见他拿出一个立体鱼面花,活脱脱如一尾“锦鲤”,“还有麒麟模子,有特色、寓意好,客户很喜欢。”

特色面花带火了订单,王长松直言,本来只是尝试着拓宽增值空间,没想到迎来了销售爆点。

“春节期间,村里会做面花的婶子、大娘都让我们吸收进了工厂,给出的搕花工资比别家都高。家里人也都上阵帮忙,力争让大伙儿在过节时能吃上咱黄骅面花。”火爆的面花市场,给了王长松更多发展动力,“今年我们种了9000多亩旱碱麦,开春后一定好好管,打造面花产业发展的优质原料基地。”

今年,羊二庄镇许官村的云之鹤面花厂,面花的香气也比往年更浓。

“黄骅旱碱麦的名声越来越响,我们本地面花厂也跟着受益。从去年11月起,订购面花的顾客就一拨接一拨。虽然我们提高了产能,但有时候还是供不应求。”面花厂负责人赵丽忙并快乐着。

她说,为了更好地提高产能,“备战”面花的销售高峰期,去年,“云之鹤”更换了门面,扩建了生产车间,增加了人手,每日可产面花8000余个,日产量较此前增长了50%。为了更好地凸显春节氛围,除传统模具图案外,工厂还别具匠心,创新十二生肖、儿童卡通等特色面花。

“生肖系列面花一直是春节期间的爆款,我们早早就确定了模具,并在生产中着意增加出货量,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款式越来越新颖,不少人家除了买来自己吃,还用来走亲访友,年味儿十足。”赵丽笑道。

妙手生“花”

特色花模俏市场

随着面花加工厂的火热增产,加工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面花模子,也迎来销售高峰期。

走进羊二庄镇高官庄村,省级非遗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殿华的家里,一个大型花模甚是独特。这个模子长40厘米、高20厘米,呈飞龙形,龙头栩栩如生,龙身印花精美,十分引人注目。

“今年是龙年,龙在咱传统文化里是瑞兽,寓意着吉祥如意。我们特意雕刻了这块‘瑞龙飞天’花模,庆祝新春。”高殿华和爱人李淑华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边雕刻花模,边笑着介绍。

他说,按照黄骅习俗,春节期间家家都要做面花、吃面花,每到这时,就有不少顾客慕名来订购花模。“咱黄骅旱碱麦知名度提高,也带动了面花模子的销量,为了赶订单,我们一家三口齐上阵,从白天刻到晚上。”

这项传统技艺被越来越多人喜欢,高殿华满心欢喜。为了雕刻好各式花模,他们除了早早开始准备工作,还在雕刻技艺上不断创新,独具匠心,让图案更加精致、美观。

模子成型后,受到了许多面花厂的青睐。

位于滕庄子镇的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便是高殿华的众多粉丝之一。

“面花要畅销,不仅要口感好,造型也十分重要。公司每年都会聘请专业人士设计面花图案,再请面花模子雕刻手艺人按照图案雕刻。”帝鉴食品有限公司经理黄丽颖说,这些年,帝鉴面花相继开发出儿童、婚宴、寿诞、生辰、节日、节气和私人定制等10余个面花系列100多种面花,并在面花模子制作艺人的一双巧手下,将设计图案成功变成面花模子。随着颜值不断提升,再以绿色种植的旱碱麦原料制作,质量与造型完美结合,帝鉴面花畅销全国。

“花”开线上

香飘全国广“圈粉”

让这盐碱地上的特色美味走出狮城、走向全国,还有不少面花加工企业积极调整销售策略,搭乘上了电商“快车”。

“各位朋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黄骅面花,这款面花用本地旱碱麦面粉蒸制,带着丝丝面香,元宝造型也有着招财进宝的好寓意……”春节期间,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络直播间内,主要展销产品便是“渤麦佳品”旱碱麦面花。瞄准火热的节礼市场,银海农业适时调整营销方向,在诸多旱碱麦面食中,主推面花产品,促使销售额不断攀升。

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旱碱麦种植基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以本地旱碱麦为原料,积极创新旱碱麦面食品类。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模式相结合,公司在做精馒头、面条的同时,还根据不同节庆日子,生产相应特色产品。

产品好,还要俏四方。在持续深耕线下渠道的同时,银海公司聘请专业团队拓展网销渠道,推动产品亮相东方甄选河北行直播专场,得到了许多网友的认可。公司自去年启动电商销售以来,各平台已累计销售2万多单旱碱麦产品。

“去年,我们的主要产品销售额实现了数倍增长,一方面是靠积累的好口碑,另一方面,就与网销渠道的成功试水密不可分。接下来,我们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持续深耕线上、线下双渠道,争取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黄骅的特色旱碱麦农产品。”银海公司副总经理孙亚男说。

这个春节,“电商达人”赵重雪也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手机都不停地叮当响,提示她网店里又有顾客来买面花了。

赵重雪是渤海新区黄骅市黄骅镇后苗村人。这位先天身体残疾的“袖珍女”,靠着在网上销售黄骅面花等土特产品,自力更生走上了致富路。

“俺从小吃面花长大,它麦香浓郁、口感筋道。创业时就觉得,咱这么喜欢,别人一定也爱吃,而且是咱黄骅的特产,货源充足,能开辟独一份市场。”带着对黄骅面花的满满信心,无论是开设网店还是直播卖货,赵重雪都努力向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推荐这一美食。

口口相传间,越来越多在外定居的黄骅人,成了赵重雪的忠实顾客,通过网购面花,尝到了久违的家乡味道。也有不少外地人觉得新奇,尝试着下单,成了“粉丝”。

“从腊月到春节前,每天约能卖出1万多元的面花,光是网店里出单、打包、发货,我们都忙不过来,快递最远发到了海南、新疆。过了这段时间,我还要把直播做起来,让更多人知道咱这美味特产。”助力黄骅面花“开”遍全国各地,赵重雪的小身体里有大能量。

2024-02-21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魏浩然 赵俊杰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19406.html 1 面花生“花” 全国“圈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