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欢喜的、温暖的,也不乏回忆与深情。春节期间,一通来自太原的电话,让一段老乡战友情更加清晰起来。来电话的是一位90岁的老人,他叫潘梦庚,祖籍沧县杜林回族乡吕布村,他的新年愿望就是能把《一步步地走着——李伟将军》《怀念李伟院长》《郑建新书画集》捐赠给家乡沧州。
潘梦庚是一位1949年参军的离休干部。从军时是一位军医,在北京后方勤务学院工作时,与李伟的妻子郑建新是同事。有一次,他书写了一首《护士颂歌》被张贴在学院展示墙上,同是爱好书画写作的郑建新看到后,很是欣赏,便回家让丈夫李伟谱曲,并发表在《歌曲》杂志上。
一首歌词更加深了双方的老乡情、战友情。李伟1914年出生于沧县李家花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伟和许多抗日青年一起,加入“反帝大同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次年投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当时,清华大学的“民先”组织成立了“海燕”歌咏团,由具有音乐特长的李伟担任指挥。1938年,李伟参加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军旅生涯。1941年,李伟奔赴延安,任延安炮兵学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曾向吕骥、向隅学习作曲,1942参加延安作曲者协会。
工作之余,李伟自学音乐理论和作曲教材,搜集民歌。1939年和1942年,他先后创作了词曲《朱德将军》和《毛泽东之歌》。他曾任炮校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并组建了炮校文工团。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李伟创作的《炮兵进行曲》描写了炮兵在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率领下,成长壮大的历程。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李伟曾登上缴获的坦克车,冒着敌人机枪的扫射前进,体验坦克车“铁甲层层,履带滚滚,人民的坦克兵,勇敢打先锋”的威力。体验之后,他创作的歌曲《坦克进行曲》,节奏跳跃铿锵,曲调高亢激昂,气势恢宏磅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抑制的力量。这首曲子在后来的国庆阅兵中,多次被作为经典曲目演奏。
李伟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2005年逝世。
长篇传记文学《一步步地走着——李伟将军》是在李伟将军逝世4周年之际,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传记文学的作者是军旅作家、李伟将军的老部下梅门造。他整理李伟将军的全部著作和部分日记,查阅大量文献史料,走访了李伟将军的领导、战友、部下和亲属百余人,历时4年,将32万字、附图片120幅的作品奉献给读者。从第一章《风雨锁沧州》到第十八章《高唱正气歌》,讲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鲜活故事,记述了李伟将军对党对军队事业忠诚勤恳的一生,令人钦佩。
《怀念李伟院长》是总政老干部学院2006年为李伟将军编写的。总政老干部学院1986年11月成立,李伟由总政治部聘任为院长,20年来,他为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并勇于创新,受到了各方的广泛赞誉。这本书将他在学院工作期间讲话、文章、诗词、墨宝、影像汇编成册。
《郑建新书画集》由李伟将军题词,收集了郑建新的部分书画作品。
1969年,潘梦庚调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7年,期间对家乡、对中原甚是怀念,1975年转业回太原。期间,两家多有联络,多讲起家乡人、家乡事。每一本书籍印刷后,郑建新都会将书赠与潘梦庚。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经常会翻开书本,陷入深深的回忆。他有意把这些珍贵的书籍捐赠给家乡,既进一步补充沧州在外人员的相关资料,也表达自己这份沉甸甸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