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桥县委组织部发布了“莫忘桑梓情 逐光而远行——致吴桥籍在外人才的一封信”,让在外人才感受到来自家乡温暖的问候,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2023年以来,吴桥县以创建“智汇吴桥”品牌为抓手,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激发用人主体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强化政策引领
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发挥人才政策效能,落实落细《吴桥县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和科技人才实施办法》《吴桥县杂技人才九条政策》等各项文件,对引进的3名重点产业和科技人才提供保租房,享受70%的住房补贴;兑现人才奖励,为全县40名人才申请发放2023年度补贴4.7万元,切实让人才享受到实惠。
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大力推进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橡胶橡塑三大主导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新增技术创新中心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不断汇聚产业发展新动能;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推动艺能锅炉院士工作站续签新一轮合作,持续为锅炉产业优化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注重凝聚工作合力,优化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23年工作要点,构建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发改、人社、开发区等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体系,加强信息沟通交流,统筹协调资源力量,通力合作、集中攻关。
拓宽引才渠道
激活创新发展“源动力”
紧扣产业需求导向,组织开展企业人才、技术需求专项调研活动,深入走访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收集人才需求41条118人,编制人才、技术需求目录并动态更新;配合做好第十四届中国河北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相关任务,组织18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人才需求104人、高端人才技术项目1个,为精准引才引技提供导航。
精准搭建交流平台,先后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会、人才交流座谈会、人才宣传月等活动10余次,推动人才与政策“双向奔赴”;深入挖掘在外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106人,进一步密切吴桥籍在外人才与家乡的亲情联络。
强化人才资源集聚,全年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188人、杂技人才45人,申领狮城人才服务卡38人;围绕人才助力全县产业转型升级、补齐发展短板、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等方面,申报吴桥环保锅炉制造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等3个人才强冀项目,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
夯实人才基础
筑好人才培养“蓄水池”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制定《吴桥县“创业冀、雁回巢”乡村振兴三年引才规划》,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在10个乡镇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室,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乡村发挥作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多领域分层次开展生产技术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次,组织技术指导员下乡指导172人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
促进杂技人才孵化,推动杂技文化进校园工程,进一步普及杂技基础教育;落实杂技大世界金牌主演评比奖励办法,评选金牌主演10人;积极推行“杂技人才一站式服务”,对杂技人才引进手续办理、杂技项目落户、杂技人才子女入学等实行“绿色通道”服务,使杂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抓实其他领域人才建设,定向引进特岗教师15人、沧州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10人,实施“国培计划”,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招聘录取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9人,选派业务骨干45人外出进修学习,组织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讲座20次,不断促进医疗卫生学科发展。
提高服务效能
打造人才发展“生态圈”
创新服务模式,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全县26名领导干部包联专家人才66名;组建沧州狮城人才一卡通惠享联盟,招募企业11家,服务项目15个,为人才提供“优质低价”服务。
组织宣传推介,创新宣传形式,在“吴桥组工微在线”发布《携手同行 共赢未来》邀请函,吸引有识之士投身吴桥;积极挖掘吴桥县在人才方面的典型经验,向市委组织部推荐柔性引进人才典型案例5个;主动对接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吴桥县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做法,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提升承载能力,深入百丰利、中汇创、东润化工、通其环保等30余家企业,就“2+2+2”人才培养政策及各项支持企业稳岗位、保用工政策进行详细解读,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进校企合作,县职教中心与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实现校企共发展、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