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首月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截至2024年1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0.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同比多增,说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较大。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在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了同比多增,说明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比较稳固。
据《人民日报》
明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文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重点领域,《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规划了协同降碳标准,主要指通过企业内部协同、上下游协同、产业链协同等方式实现协同降碳的相关技术与装备,包括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减污降碳协同、产业链协同等标准。据《光明日报》
工业互联网有了“数字身份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作为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以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如零部件、机器、产品等)、每一个数字对象(如算法、工艺记录、关键数据)赋予全球唯一编码。
据《经济日报》
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表示,截至2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5349个项目。据介绍,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较春节假期前增加113亿元。另据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有关数据,已对“白名单”项目审批贷款1236亿元,正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需要陆续发放贷款。据《新华每日电讯》
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工智能助力人才培养
先行先试改革示范园区成立
日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工智能助力人才培养先行先试改革示范园区在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固安校区成立。示范园区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河北省教育厅共同成立。园区位于河北省省级重点开发区——固安工业园区,立足服务京南、天津、廊坊、雄安等京津冀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建设职普融通共同体、产教融合联合体、科教融汇集合体“三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体系。园区以“本科人才订单式培养”为目标,以中国特色学徒制多主体、多类型、多模式、多层次院校跨区域协同培养为模式,以五个产业学院及协同创新研究院、产教融合研究院、院士小院“5+3”格局为平台,打造“校—企—园”发展共同体,用教育赋能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
据《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