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纸承载一段回忆,诉说一个故事。在我的写作摄影生涯中,《沧州日报》就像是一片沃土,滋养了我的文字和图片作品,并让它们绽放出绚丽的精彩。回首我与《沧州日报》一起走过的日子,全是喜乐与感谢。
最是乡情韵味长。我的家乡是东光县一个普通村庄,在这里,京杭大运河傍村而过,勤劳质朴的父老乡亲长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人最质朴的生活。初识《沧州日报》,是我从部队转业回来,16年的军事记者履历,我已习惯第一时间翻阅报纸,品读墨香浓浓的感人诗篇。现在我在单位负责宣传工作,与《沧州日报》更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记得第一次在《沧州日报》刊发散文《小村里,住着俺的爹和娘》时,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问我写作灵感是什么。我回答,是深深的乡情给的启发,我把儿时的回忆,点点滴滴种进诗行、记录在光影,而《沧州日报》亦师亦友,帮我把家乡的故事讲给了更多人。读《沧州日报》,让我开阔视野,令我提升境界。每个版面、每个栏目都充满真诚,透着关怀,帮我增知、助我明向、为我解惑。
多年来,《沧州日报》不但刊发了很多我的文章和摄影作品,也刊发了一些写我自己的文章。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我的青春岁月,也见证了我的成长轨迹。有了《沧州日报》的关注和认可,我在创作的路上更加自信、更加执着。如今,等待《沧州日报》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看到自己的文字和摄影作品刊发出来的一刻,心中满是幸福与自豪。
跨越时代,守望沧州。纸质的《沧州日报》记录着这片土地的火热发展场景,书写着感人的沧州故事,是我的案头之好。融媒时代,《沧州日报》与时俱进,报、网、屏、端、微俱全,实现一次采集、多元传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更成为我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开卷有益,不为劳也。感谢报社的编辑记者,鼓励支持我在创作的路上不断攀登;谢谢《沧州日报》,让越来越多读者了解我的家乡,欣赏我的家乡。
胡学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