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7日
第07版:07

献计出力谋发展 同心同向谱新篇 ■ 本报通讯员 胡宇婷

真抓实干谋突破,砥砺前行开新篇。2023年是献县开拓奋进、高质量发展的突破之年。这一年,献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7.0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为5.8%、7.1%,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新的一年,献县将时刻准备应对各种挑战,积极抵御各种风险,在新征程上阔步向前、奋勇争先。

转型中求突破,“进”的态势更加强劲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23年,县级干部带队外出招商115次,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献县建筑仪器展销会,引进央企三级子公司2家,签约省外项目20个,落地项目20个,其中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12个、总投资14.6亿元。

争取项目政策资金成果丰硕,2023年共争取政策试点3个,上级项目建设资金21.2亿元、居全市首位。项目建设扩量提质。启动实施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176.84亿元,1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争取增发国债项目10个、到位国债资金15.8亿元。

全国单体最大的优然牧场3万头高产奶牛示范项目全年投资超亿元。朝睿航天、航天科宇等省市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城乡一体化新建水厂及输水管道工程全面开工,园区能级显著增强。完成鑫盛路、丰收南路等区内9条主次干道改造提升,高标准打造雄安新区高新高端产业转化示范园、建筑仪器智能产业园、环保除尘科技产业园3个“园中园”,全年新入园企业20家,总投资27.4亿元。

改革中优环境,“创”的红利不断涌现

深化改革释放张力。国家肉鸭三产融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以优秀等次通过2023年度验收。乐寿鸭业获评“河北省院士合作重点单位”。南河头乡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村镇。高标准完成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县级试点创建工作。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入选全市十大典型改革案例。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经验在《科技日报》头版刊发。

科技创新催生动力。全年新增入园升规技改企业151家,实施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47个。新增发明专利31件,同比增长65.95%,增长率全市第二。

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96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全省首家“河北省建筑仪器产业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全面启动筹建。燕京啤酒入选省绿色制造工厂、省科技领军企业后备培育库。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来福照明成功申报“河北省智能车灯技术创新中心”,入选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自主研发超长寿命H16卤素灯,打破西方技术壁垒,填补亚洲地区行业空白。

新增市场主体11420户。颁发全市首张跨县域通办企业营业执照,从提交申请到出证,用时仅10分钟;在全市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业务,县域内“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全覆盖;获评全省政务大厅“应进必进”事项考核一类县;“河北惠企利民政策通”宣传活动获得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经验全省推广。

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惠及企业96家、减免金额8900万元。全县法人信用信息归集1399万,总量全市第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考核名列全市首位。12345便民热线按时签收率、按时回复率均达到95%以上,综合考核全市第一。

重塑中换新颜,“美”的颜值充分彰显

城市功能提档升级。2023年投资5.7亿元,实施城区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改造提升城区主次干道25条、主干道路排水管网9条,城区路更平、灯更亮、水更畅。2023年7月21日,城区排水系统经受住了127毫米短时强降雨的历史极值考验,两个半小时实现城区主干道无积水。

新建口袋公园6个,县政府东侧公园基本建成,新增绿地7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个,实施城中村、老旧片区改造工程3个,棚改工作考核全市第一。

整治改造小街小巷40条,本斋路拓宽工程竣工通车,昌盛路北延、五中支路“断头路”实现贯通。在全市县城样板示范街道改造提升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平安大街(全段)被命名为省级精品街道。

创新东唐庄拆迁项目“国有和集体土地上企业规范化征收”模式,签约率100%,打造了城中村改造献县样板。

乡村振兴加速推进。全年粮食种植115万亩,总产量41.2万吨,流转土地54.8万亩,新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10家,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到453个,占比90.6%。

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取得“好”的等次。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烤鸭产业高峰论坛,县肉鸭产业化联合体荣获“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称号。西永合作社通过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体系试点认证。清新食用菌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化基地。翔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献县番茄”和“献县甜瓜”品牌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新建改造乡村10KV线路26条、138.6公里,完成整村电力改造33个,临河110KV变电站投入运营,淮镇金丝110KV变电站开工建设,全县乡村供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坚持每周对城区主要道路平铺洗扫2次以上,新增施画停车位560个,隔离护栏7809延米。完成绿化造林607亩,森林抚育4242亩。创建省级美丽乡村42个、县级人居环境示范村63个,完成24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四好农村路”29公里,城乡容貌、交通秩序持续改善。

保障中惠民生,“好”的日子愈发红火

社会保障织密兜牢。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5.5%;城镇新增就业5835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持续扩面,城乡低保、集中供养、双拥优抚等相关政策全面落实,全年民生支出36.92亿元,同比增长11.64%;20项民心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荣获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和河北省节水型城市称号。

社会事业协调并进。县城实验中学、东翟庄小学等5所中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增加学位4000个。职教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全面完工,并开办“3+2”贯通专业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迈上“多元、健康、特色”轨道。县一中高考再创佳绩,强基上线1496人。在全省青少年运动会上荣获2金2银1铜好成绩。连续7年获评“医药体制改革先进县”。

2023年“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114场,发放文化惠民卡、惠民券4万张。成功举办首届单桥汉服文化节、第二届河北燕京啤酒文化节,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献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本斋回族乡孟各庄村获评省级森林乡村,垒头乡沈于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全市唯一。

同时,高度关注孤困儿童等弱势群体,未成年人保护三级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肯定。

抗洪中守底线,“安”的局面日益巩固

去年,在全县人民众志成城、拼搏努力下,仅用36小时,安全有序转移安置群众4.6万余名,行洪泄洪平稳有序,有效化解南泛区启用风险,成功守护子牙新河南小埝外8.16万亩农田,顺利实现“人不伤亡、堤不决口、损失减少”任务目标。

全力做好灾后重建。编制《献县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谋划总投资111亿元的水毁修复、重建、补短板项目3类、44个。接收省“四帮一”和红十字会社会捐赠4129万余元。发放蓄滞洪区补偿资金1.1亿元,保险理赔8750万元。及时修复泛区内学校21所,确保了秋季如期开学。修缮加固各类房屋410户、1399间,拆除重建危桥61座,修建水毁公路6公里,清淤疏浚河道34条147公里,改善排涝面积22.1万亩,增加地表水灌溉面积4万余亩。

成立青少年法治活动中心,开展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惠及青少年4600余名。大力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街面见警率、治安掌控力显著提升,有力保障良好治安环境,献县公安局获评全市“优秀公安局”。

转作风中勇担当,“干”的激情全面迸发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全力保障发展和民生急需,全面压减非刚性支出,全县“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代表建议107件、委员提案132件,按时办复率100%。

持续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向县委报告制度,制定出台《政府类投资全过程管理办法》,政府投资行为更加规范。面向社会公开信息3095条,公开工作更加全面。此外,国防动员、外事侨务、史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残疾人等各项事业也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2024-02-2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0062.html 1 献计出力谋发展 同心同向谱新篇 ■ 本报通讯员 胡宇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