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汝汀 通讯员陈薇 张琳)近日,我市一家外贸企业因制单人员工作失误,将一票一般贸易出口动物饲料配制机价格申报错误,导致货物总金额多报了100万美元,涉及出口退税近75.9万元。企业随即递交了《主动披露报告表》,经核实,其符合主动披露相关规定,沧州海关依法对其免予行政处罚。
“主动披露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一条容错纠错的便利通道。先前如果因此项违规受到行政处罚,不仅会影响公司资金链,还会导致企业信用降级,面临无法承接海内外订单的风险。”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主动披露是海关部门为推动贸易便利化、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守法自律而实行的一项容错管理制度。进出口企业、单位在进出口货物放行后,自查发现其进出口活动存在少缴漏缴税款、影响国家出口退税管理行为或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等情况,在一定时限内主动向海关报告并接受处理,经海关认定符合主动披露情形的,可以依法予以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对主动披露并补缴税款的进出口企业、单位,海关还可以依程序为其减免滞纳金。
“主动披露政策使企业从被动接受管理向主动自我约束转变,可以引导企业更好地守法自律。”沧州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二科科长王民说。
为让更多辖区企业了解海关主动披露,以诚信守法换政策红利,沧州海关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和调研座谈,强化企业对主动披露政策的认知,倡议企业开展自检自查。同时,设置专岗负责主动披露的咨询、指导、受理、审核工作,方便企业在自查发现违规问题后尽快向海关报告。以实地调研、上门辅导等形式指导主动披露企业准备相关材料,为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方案,“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问题,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