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能力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河间市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石炳启说,作为一名村干部,他深知做好乡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将重点围绕提高乡村治理新效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建言献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一直把目光聚焦在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上,提出了多份有关农村发展的建议。2023年,他提出在农村“低彩礼”的基础上推行“零彩礼”的建议引发广泛关注。
“农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是一个大陋习,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经济负担。”石炳启说,他重组村里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去年5月,大庄村红色礼堂正式启用,不仅对本村村民开放,周边村庄的新人有需要也欢迎前来。截至目前,已有5对新人在红色礼堂举办了简约又不失隆重的婚礼,平均每场婚事节省2到3万元。
乡村治理是系统工程,并非易事。2023年,石炳启把道路硬化全覆盖作为村重点任务,多方筹措资金60万元,完成施工5000平方米,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铺满了全村的每一条街巷。垃圾坑塘治理是农村面貌改善的难点痛点,与村庄绿化美化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大庄村垃圾坑改造于2023年5月完工,过去臭气熏天的垃圾坑变成了今日村民散步、休闲、娱乐的游乐园。
石炳启介绍,他打算联合周边村庄,建立农业产业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为龙头,做大做强村庄的蔬菜、树苗等特色产业,将蔬菜打入北京市场,将树苗卖到雄安新区。同时,规划建设一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冷库,用于时鲜蔬菜源头保鲜、产地储藏,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石炳启是7个村的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各村集资修路23公里、兴建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设施10处、回收闲散地近60亩、统一实施墙体保温工程3.3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6000余人,形成了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规划同步、落实同促、成果同享的发展格局。
在石炳启看来,联村党总支的设立不只是为了让各个村庄迎头赶上,更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上的一些共性问题。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每个村都有值得学习的方面,互相借鉴,形成好的经验再大范围推广。
“即将赴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深感责任在肩。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履职尽责,展示好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石炳启说,新一年,他有信心和乡亲们一起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干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