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学敏 本报通讯员 张文娟
昨天,走进静一花饽饽工厂的车间内,只见工人们有的在用菠菜、火龙果、胡萝卜、甜菜榨汁,有的在用菜汁、果汁调色和面,有的则在制作各种花饽饽和餐包,不一会儿,蒸屉上就摆满了“龙宝宝”花饽饽和各种卡通造型的餐包。
“今年我们推出了5种‘龙宝宝’花饽饽,特别受欢迎,不仅有家庭采购放在家里图吉祥,还有很多企事业单位批量订购。”静一花饽饽工厂负责人刘静说,刚刚过去的春节,花饽饽、麻将汤圆不仅在当地很受欢迎,还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北方客户主要是在节前发福利或拜访亲友用,南方客户则为了摆上元宵节的餐桌。前一段时间,厂里工人两班倒赶制订单。
“你看这个福龙宝宝,可爱不?”一位正在晾晒花饽饽的女工拿着一个头戴龙帽、胸前贴着红色福字、脸上粉嘟嘟的小龙花饽饽给记者看。她说,厂里推出了5种“龙宝宝”,分别是福龙宝宝、龙盘福地、金龙迎春、盛世醒龙、金龙纳福。同时,推出了福袋、元宝等节庆花饽饽以及麻将汤圆,还有粉红小猪、哆啦A梦、凯蒂猫、奶龙等几十种造型的餐包。“别看颜色鲜艳,都是用牛奶、奶粉、鸡蛋液、各种蔬果汁和面,这粉色是用草莓汁调的,红色用红曲米或甜菜汁,黄色用南瓜汁,麻将上的字和图案也是用这些天然颜色以及巧克力酱印上的,可以放心吃。”
“花饽饽都是用旱碱麦面粉制作,不同于普通面花,它是一种传统中式糕点,味道香甜、营养价值丰富,而且造型精美、寓意美好。”静一花饽饽负责人刘静表示,自己以前从事美容行业,5年前,偶然在网上看到花饽饽后很是喜爱,就专门跑到北京、上海、青岛、聊城等地拜师学艺。
调色、和面、发面、醒面、捏造型……花饽饽、麻将汤圆、卡通餐包等面点看着好看,制作起来却不简单,稍有疏忽或者颜色比例不合适,都出不来满意的造型。刚开始时,刘静为了练习,用掉了120多公斤面粉,但她不气馁,始终坚持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静最终取得了成功,她制作的花饽饽因口感劲道、麦香味浓,不光在本地有很多回头客,在网上销售后,还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订单。
“每年春节前后是厂子最忙的时候,但收入也高,一个月能挣到1万元。”厂里一位女工说,她们在这里不光挣到了钱,还学到了手艺。
刘静说,今年她要进一步进修学习,提升自身技艺,以便赋予花饽饽更多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她还想扩大生产规模,带动身边更多的姐妹加入到花馍制作团队,将花馍制作技术转化为创业致富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