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第02版:02

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景丽:

继续为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言

本报记者 康学翠

这几天,唐景丽格外忙碌。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正忙着整理完善意见建议。今年,她将重点围绕地方性中考改革要与国家“双减”政策同向并行、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等问题建言献策。

唐景丽原任沧州市第十四中学副校长,2019年来到沧州市第十六中学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开始了两所学校合作办学的帮扶发展之路。几年间,她带领老师们让一所相对薄弱的老城区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跃为市区先进,生源大幅回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必须用行动践行。”深耕教育领域多年,唐景丽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她更感使命在肩、责任之重。2023年,她提出了“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议,切实可行的举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得到《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媒体的报道,并收到教育部的回复,部分建议被采纳。

代表源于人民,走进人民调研,将社情民意形成议案、建议带向两会,是一项重要职责。牢记这一点,去年以来,唐景丽深入基层,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调研6次、专题调研20余次,形成建议7个,内容包括教师培训、教师非教学负担、未成年人成长、中高考改革、“双减”等。

在多次的调研和交流中,不少中小学教师反映,教育教学之外的工作任务多,占用了一线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唐景丽也注意到,中考改革各地政策变化频率大,标准不一,且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大部分省市有做“加法”的倾向,使得招生考试焦虑由高考转移到中考,与国家“双减”政策方向相悖。她将这些详细记录、不断思考。目前,关于地方性中考改革要与国家“双减”政策同向并行和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的建议已基本完成。

“关于地方性中考改革要与国家‘双减’政策同向并行,可以采用借鉴学习的方式适当调整改革。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唐景丽说,她将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继续为一线教师和学生们代言,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03-01 本报记者 康学翠 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景丽: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0372.html 1 继续为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