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组建318个科技特派团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综合算力指数在全国排第4位,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更为强劲,去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5%。
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坚持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设区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进一步巩固。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76种,比新区设立前增加70种,“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钢铁A级企业数量排在全国第一。深化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旅游人数达到8.4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万亿元,“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坚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从营商环境抓起,连续两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进行动员部署。所有涉企和民生领域审批事项集中进入政务服务大厅,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通率稳定达到98%以上。探索推行招标投标评标专家盲抽、技术标盲评“双盲”评审改革,保障国企民企公平竞争,去年全省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700家。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河北是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加快建设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唐山港货物吞吐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二。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前部署应对历史罕见洪涝灾害,果断决策扩面转移180万人,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去年粮食总产762亿斤,在大灾之年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采取超常规措施预拨付补偿救助资金、预赔付保险资金,受灾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精准办好民生实事,组织实施民生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教育、社保、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去年城镇新增就业89.9万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河北是京畿要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要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履职尽责,努力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增光添彩。(新华社记者李凤双、范世辉整理)
原载2024年3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