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区一小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经相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为高层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车起火引起。这次震惊全国的火灾之后,各地对于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开始了力度空前的整治。
一些地方开始推行电动车上楼阻断措施。江苏邳州一小区就在电梯里安装电动车禁入电梯智能监控设备,只要将电动车推进电梯,设备便发出“电动车禁止入内”的警告,同时电梯停止工作。不仅如此,该小区物业人员每天早晚还巡查电动车上楼情况,如若发现,及时清理。济南市则发布《关于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法律责任的通告》,如果将电动车违规推入高层民用建筑,责任人将被处罚。一社区还及时给出了一份解决电动车充电和不被风吹日晒的样本,即:每一栋楼前建一个车棚,且都配有至少一排的充电桩,而且提供了3个月的免费试用期。如此一来,电动车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不用上楼就能随时充电,居民也慢慢培养起楼外充电的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去年,笔者所在的小区几乎每栋楼前都配建了电动车充电设备,但一些居民还是将电动车推上楼。电动自行车上楼为何屡禁不止?原因基本有两方面:一是外面充电桩充电费用比家里贵,二是担心雨雪天气电动车不安全。说到根本,这不单单是居民素质的问题,还需相关管理部门适当降低充电费用、完善充电设施配建、完善停车棚等问题。而对于老旧小区,要想解决“飞线”充电、拎电瓶上楼等问题,一方面要建设足够多的充电设施和车棚,另一方面大力宣传“飞线”充电危害,让居民真正意识到违规充电的后果。
南京火灾事故后,很多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发电动车上楼的危害视频或文字,提醒人们不要推电动车上楼充电,如遇有人推电动车进电梯,也有人进行询问或劝阻,这说明人们的安全意识在不断提高。期待相关部门和小区物业能有更多举措,让电动车停放和充电问题得到更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