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君伊 屈 鹏
落子一盘棋,同心绘宏图。
今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十周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的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在河北省代表团举行的开放团组活动中,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成为代表和媒体关注的重要内容,省委书记倪岳峰表示,将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打通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康养、文旅、新能源和大数据、现代物流等产业,为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河北力量。
这在全市上下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深化与京津全面融合,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产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产业协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区域发展的质量与成效。深化与京津全面融合协同,产业合作是关键。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在北京”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的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已累计落地医药产业项目78个、总投资200亿元,汇聚了天津医药集团、石家庄四药、华润双鹤等一批龙头引领企业以及北陆药业、福元医药等上市公司知名医药企业,带动了渤海新区黄骅市整条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壮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剑华表示:“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园区能级,以现有企业为基础,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国家级原料药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试基地)等已有科创平台优势,加快推进迪和永新、托毕西、北京协和(二期)等重点项目,努力打造‘南有浦东张江、北有沧州临港’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促进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离不开高效一体综合交通网络的有力支撑。“‘交通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近几年按下了‘快进键’。随着三地一批高速、高铁等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用,许多‘断头路’得以打通,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了‘加速度’、城际铁路不断‘舒筋活络’,‘陆海空港联运’进一步推进。可以说,一体化交通串起了京津冀城市群。”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军表示,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以畅通沧州与京津、雄安的交通联系为己任,推进交通网络同城化发展,加快曲港高速、邯港高速、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等项目进度,(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