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晓卉 本报通讯员 崔文艳 陆 谦
日前,家住渤海新区黄骅市南排河镇的任付岭,又一次来到位于沧州市区的世贸大厦爱心献血屋。他熟悉地准备着采集前的各个环节:填写献血征询单、接受采集前化验……检查合格后,献血屋体检医生张行为任付岭采集血小板。望着眼前这位已经记不得采集过多少次的大哥,张行由衷地敬佩。
今年40岁的任付岭在渤海新区黄骅市一家工厂打工,他的献血之路要从2013年说起。那一年,任付岭的母亲因病住院,需要紧急备血。当得知输入母亲体内的救命血全部来自爱心人士的捐献时,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想法油然而生:“献血能救人,我也要献!”
说归说,可当任付岭第一次走上献血车时,心里还是敲起了小鼓:“献血安不安全?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接待他的工作人员看出了任付岭的不安,便拿出一个密封包裹的献血袋解释道:“您看,我们的献血器械都是一次性的,献血车每天都会消毒,绝对不会传染任何疾病。我们都在参加无偿献血,身体还是棒棒的!”一番话打消了任付岭的顾虑,检查合格后,他完成了第一次献血。
从那时起,任付岭开始无偿献血。起初,他只是捐献全血,一年捐献两次。2018年,任付岭听献血车的工作人员说,由于血小板存储时间短、患者的需求量大,当时各大医院临床相对紧缺,他当即决定捐献血小板。经过咨询得知,只有世贸大厦的爱心献血屋可以采集,便驱车来到这里,接待他的正是张行。张行一边指导他填写资料,一边介绍捐献血小板的常识,得知血小板可以一个月捐献两次、每次可捐献200至400毫升时,任付岭当即和张行约定:“我会一直捐下去,每次来了就找你!”
这个约定,任付岭履行至今,加上之前捐献全血,十年间,他累计献血3.02万毫升,相当于7个成年男子的血液。任付岭说,这些年,他也曾听到不同的声音:少献血,别把身体搞垮了。每次任付岭总会耐心地跟对方普及献血知识。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任付岭制作无偿献血的宣传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一次,一位当地老乡想参加无偿献血,却苦于没有联系方式。偶然间刷到了任付岭的抖音视频,便主动联系了他。任付岭带着他找到献血点完成捐献。如今,两人已成为无偿献血路上的挚友。
因长年坚持奉献爱心,任付岭家里摆满了无偿献血获得的各式各样的爱心奖牌和证书。和这些荣誉比起来,任付岭觉得最大的收获还是那些无偿献血者传递的正能量。作为沧州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机采血小板分队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者,一有时间,他便会到当地的献血屋为献血者提供服务。每当有团体献血活动时,他都会到现场进行无偿献血的宣传。“一臂之力,也许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点燃一个家庭的希望,何乐不为?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坚持献血。就算将来过了法定献血年龄,我也会继续为无偿献血摇旗呐喊!”任付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