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盔帽、身披彩袍,手中折扇挥动,弹指间,生动传神的川剧脸谱接连变化……日前,伴随着川味川腔的音乐,南皮振华中学初三学生马郡格,在学校大礼堂为全校师生带来川剧变脸绝活儿,引来阵阵惊叹和掌声。
4分钟的演出结束,马郡格在后台卸下厚重的装扮,经过长时间憋气,她的脸涨得通红,但眼神中俨然又多了一份自信。她的妈妈刘丽娜默契地帮她整理道具,言语中尽是对女儿的宠溺。她说:“自从练习川剧变脸,孩子变化很大。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她这股执着劲儿。”
1
“腼腆内向”变“阳光自信”
初见马郡格,记者眼前的这个15岁的“小演员”举止落落大方,眼神中有着一份笃定的自信。谁能想到,几年前,就是这个小姑娘,一直因为“腼腆”“内向”而让妈妈操碎了心。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马郡格的妈妈刘丽娜认识了民间艺术家杨红。了解到杨红老师在川剧变脸上颇有造诣,她立刻就有了让孩子跟杨红学习变脸的想法,“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通过沟通学习,锻炼意志,改变内向的性格。”不久后,小郡格成功拜师,并到老师家中学习。令刘丽娜倍感惊喜的是,改变真的发生了。
连续3个月,每天6个小时的训练,马郡格一天都没耽误。“我们从基本功开始,练习踢腿、台步、下腰、压腿等,因为孩子小时候学过舞蹈,所以成长得特别快。”杨红说,“学习变脸的过程十分辛苦,很少有孩子能坚持下来。特别是在回脸、叼扇、空手变脸的技法上,马郡格真是下了一番狠功夫。”
单是叼扇这一个动作,马郡格练了就有上千遍。那时,马郡格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一个动作,可扇子到了她嘴上却那么“不听话”。不是扇子打不开,就是打开又瞬间合上了,扇柄还时不时地划到她稚嫩的脸上。
“有一次,扇子把她嘴角划出了血,孩子委屈得哇哇哭了一顿。我当时以为她要放弃了,但她擦干眼泪后,又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地练习起来。”杨红说,正是因为马郡格的刻苦和坚持,技艺才能在短时间里突飞猛进。
反复地练习、不断地挑战自我,马郡格也变得愈发阳光自信。她说,“每次只要听到音乐响起,我就无比振奋。”
2
“枯燥乏味”变“妙趣横生”
完成了3个多月川剧变脸的“特训”,马郡格的变脸技法日益精进。很快,学校迎来了毕业典礼,马郡格在校园舞台上完成了她的川剧变脸“首秀”。
上台前,马郡格十分忐忑,毕竟3个月前,她还是个连上课回答问题都害怕的女孩儿。妈妈开导她说:“你平时在师父家怎么练的,在舞台上就怎么练,就当台下坐的都是木头人。”马郡格听后只轻轻“嗯”了一声,便没再多说一字。
音乐响起,马郡格抖着披风阔步走向舞台,从包公脸、王霸脸、尉迟脸、到黄胆脸、关公脸、勾鼻脸……11张脸谱瞬间变换,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台上,表演中的马郡格神采奕奕;台下,刘丽娜早已热泪盈眶。看着眼前这个脱胎换骨的女儿,她百感交集,高兴、激动、自豪、心疼、欣慰,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
当最后一张脸谱被扯下,班主任老师看到马郡格的面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三确认这到底是不是她曾经认识的学生。
这场表演不仅震惊了老师和同学们,也惊艳了马郡格自己。长这么大,她从没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站在大家面前,她笑着说:“这种感觉不可思议。”也正是因为这次“首秀”,马郡格更加喜欢川剧变脸了。
3
“学艺”变“传承”
接下来的日子,马郡格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找到一处清静的地方,独自练习川剧变脸。寒来暑往,她从没间断。学校看到马郡格的努力,也积极为她争取更多上台展示的机会。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县里参加演出。当时天气很热,我提前20分钟就要帮孩子做好装扮。”刘丽娜说,“光脸谱就要戴11层,鼻子、嘴巴处都没有透气孔,孩子只能通过脸谱眼睛处的两个孔透气。那滋味,想想都难受。”
虽然台上表演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回到后台,马郡格的脸已经憋得发白,贴身衣服全部湿透了,刘丽娜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次演出,刘丽娜都会默默地站在台后为女儿加油打气,用不多的话语鼓励着女儿。
可贵的是,马郡格从没喊过苦叫过累,她珍惜每次登台的机会,也将每场表演都视为自我提升的机会。
变脸,在别人眼中是一门技艺,但在马郡格看来,却是她打开心门、勇敢展现自我、与他人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
如今,正在上初三的马郡格面临升学压力,她将更多时间放在学业上。偶尔乏了,也会饶有兴致地“变脸”提神。她说:“川剧变脸让我收获了很多,我会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同时,也希望能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让更多的人看到‘变脸’这一中国传统戏曲中独特的表演技巧,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