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0日
第02版:02

在盐碱地上创造更多“好丰景”

(上接第一版)

“我们将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和现代农业发展。”海兴县委书记回永智表示,海兴县将引导企业与中科院、省市农科院加强合作,共建试验站、试验田,选育更多抗旱、耐盐碱、产量高的优质农作物,加大品种和技术研发新成果的推广;强化农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耕种、覆土、收割、仓储全链条机械化程度,不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依托县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单位和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规模化、标准化、订单化生产,提高农业产业整体效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上下游对接合作;持续推进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认证和绿色认证,严把产品质量关,打造旱碱麦、茴香、碱梨、秋雪蜜桃等一批海兴品牌,同时全力推进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特色产业种植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多刀茴香产业示范区、海兴碱梨产业示范区建设,为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夯实基础。

“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离不开规范的种植和发展。”黄骅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说,友和合作社整合村里4000亩土地种植旱碱麦,建成了省级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按照旱碱麦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建立旱碱麦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标准体系,发布旱碱麦标准化企业标准,并通过了省质监局认证,形成事事有标准、处处有制度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下一步,将把合作社种植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农户,帮助更多农民靠着这片盐碱地富裕起来。同时,友和合作社将加强与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在科技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模式、提升粮食产量。

“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政策东风,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机遇。”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达说,去年以来,公司积极改进原有挂面及面粉等产品的包装,丰富产品品类,并在中国农科院专业老师指导下,引进全新设备,解决了面食保鲜运输的难题。同时,与中国农科院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了以旱碱麦深加工提升为内容的“旱碱麦科研小院”项目。下一步,公司将以打造“绿色种植基地+专业存储+深加工+龙头销售”的模式,确保旱碱麦从种植到储存,从生产到销售全程绿色无公害管理;开发建设旱碱麦产业园,建立中央厨房、旱碱麦展览馆、销售中心、产品研发质检中心、粮食储备库、石磨面粉厂、面花馒头等面点加工区,以及挂面生产车间等特色生产线,打造“名片式”地方特色礼品,推动旱碱麦产业快速稳步走向标准化、集群化。

2024-03-10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1271.html 1 在盐碱地上创造更多“好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