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屈鹏 李倩 马志辉
民生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每逢全国两会,民生话题总是备受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府工作报告中诸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间市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石炳启倍感振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今农民对人居环境改善的期盼值和参与度都越来越高,政府工作报告翔实的举措回应了乡亲们的所盼所愿。”石炳启告诉记者,近年来,河间市大庄村在全村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村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没有了私搭乱建,垃圾实现定点存放,旱厕清零,小街小巷全面硬化,废弃坑塘变成一池活水。“今年,村里计划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持续发力,把村庄建得和城市一样美。同时着手建设一所包含大庄、杨家头、南古寨、北李子口、南李子口、西三里庄、北三里庄7个村遗存的村史馆,拓宽7个村的道路连接处,另外再建一所果蔬烘干厂,为全村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保障。”石炳启信心满满地说。
全国两会关于民生福祉的部署,也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聚力推进各项民生实事,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将“民生清单”变成百姓“幸福清单”,让民生温度切实可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从去年‘1200万人左右’的目标调整为今年‘1200万人以上’。这一目标的变化,传递出更大力度稳就业、强信心的信号。”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明表示,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口,进一步提高人社就业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精准高效及时落实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免申即享”“直补快办”,助力企业稳岗扩岗。(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