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君伊 屈 鹏 马志辉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
“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不平凡的历史节点上召开的全国两会,提振了“往前走”的信心、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激发起真抓实干的劲头,在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楫争先的责任担当,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释放出国家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沧县县委书记杨猛表示,沧县将以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A类县为契机,以开展科技创新“十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落实全省“创新业务场景三年行动”,完善“引育留用”人才工作全链条机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提级,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科技龙头企业对接合作,强化数字赋能和产品创新;打好“入园升规技改”三年行动收官战,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转型,推动新兴产业成链成群,竞速新能源、新材料新赛道,加快华润光火储氢一体化、芯安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把“远景零碳产业园”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加快实现不出沧州就能配齐动力电池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和部件。同时,积极塑造人工智能、中医药、大健康等未来产业,守好做强实体经济厚实家当。
铿锵战鼓,催人奋进。“全国两会吹响了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奋进号角。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中加快发展自己,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肃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军表示,2024年,园区将积极做好协同园区招商引资的“后半篇”文章,不断加强与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引进一批先进制造和研发设计企业,落地一批知名品牌运营和经销企业,聚集一批产业配套企业,不断增强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完善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区建设,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争取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和生产制造环节向肃宁疏解;坚持持续推行“一个项目,一个包联,一张清单,一周调度,一直服务”“周例会”“项目推进专班”“现场办公会”“清单管理”等工作机制,开展企业注册、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全链条代办帮办服务,为项目高质高效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走进位于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的三创联盟(沧州临港)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厂房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房车,工人们正加紧赶制订单。据介绍,公司目前已建立上海、北京、成都三大直营中心,业务辐射露营业、环卫系统、医疗系统、公安系统等多个领域,各种车型销量不仅在国内排在前列,国外订单也呈上升势头。“当前,新质生产力正成为全国加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这与公司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与新的业务增长点。”谈起未来发展,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句兰说,“背靠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公司将继续坚持‘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拖挂房车研发及生产产业链,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房车的研发生产,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房车产业集群,力争让中国房车跑遍全世界。”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这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信心。”吴桥县桑园镇党委书记王新军说,2024年,桑园镇将在传统种养业基础上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乡土民俗文化、杂技艺术等,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旅游特色小镇、文化展示展览中心,做大做强做精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多元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把促进规模经营与带动农户增收结合起来,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托管代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科技服务带动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各具特色的规模经营形式和路径;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的路径,推动乡村产业,延长产业链,做大特色产业,做强特色品牌,推进产业兴旺;鼓励整合利用集体积累、政府扶持等资金,通过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企共建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月11日一大早,在运河区隆华社区辖区内,各小区的楼院长和社区工作者身穿红马甲,正在仔细清理各处卫生死角,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努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隆华社区党委书记徐利民介绍,作为老旧小区的集中地,社区党委成为19个“三无小区”的大管家,隆华社区结合实际、创新方法,整合辖区单位和门店,充分做好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将267名自管党员、160名报到党员和25个楼院长们,全部纳入到社区共建队伍中来,集智集力集心,为社区献言献策、为群众破解难题,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年终晒单”的服务模式,基层治理破圈升级。“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做实统筹文章,也要抓好落实效能,今年我们要继续把整合资源、带动干事、鼓励先进这三个环节作为基层治理的‘齿轮’,确保每一个治理‘齿轮’都能协调配合、有序衔接,把散乱、无序的小区变成有组织、有制度、有人情味的小家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徐利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