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行医时期,是中西汇通医派先驱张锡纯一生的转折点。但关于那一时期的研究,因地域所限,沧州方面的成果并不多。近日,张锡纯文化研究学者王鹏在天津获得重要线索,半月之内,他两赴沈阳,通过实地走访和考察,目前,已经考证出沈阳立达医院建立时的准确位置。
意外线索指向沈阳
立达医院定位大东关
为继续丰富张锡纯的生平资料,2月20日,王鹏第三次来到天津图书馆。阅读电子版《盛京时报》时,他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1923年1月24日,当天的报纸明确记载了张锡纯任沈阳立达医院院长时,不仅经历了一次搬迁,且搬迁原因和前后地址都有文字记载:“大东关立达医院原系借用图书馆房屋,现在当局拟将该房设立通志局,饬令迅速迁移。该院长张锡纯遂于21日迁移至大西关烟草公司后胡同。”
之前因没有掌握相关资料,只把沈阳立达医院院址模糊地定位为大东关,具体位置并不清楚。原本只想查查资料就返沧的王鹏,回到酒店后改变了主意。在进一步核实了相关资料后,他连夜订了去沈阳的火车票。10多个小时的车程变得如此漫长,因为到沈阳寻访张锡纯踪迹,是他多年的愿望。此次沈阳之行,他期待为张锡纯文化研究再添新发现。
2月24日晚到了沈阳。翌日一早,王鹏循着地图找到沈阳市图书馆。当天是周日,地方文献馆闭馆。可到了周一,他还是吃了闭门羹,原来图书馆每周一上午闭馆。好事多磨,下午图书馆刚一开门,他就自报家门,拿出了事先准备好要查阅的目录和词条。
馆员听说他是从河北沧州专程为此事而来,大为感动,连忙联系相关同事,为他提供了图书馆内部资料。原本暂不示人的馆史资料,对王鹏开了绿灯。馆员介绍说,沈阳图书馆正在修馆志,因此积累了一些内部资料。但因为是内部资料,对外不能完整拷贝复制,只能截取所需部分内容,王鹏因此顺利地获得了相关地图,确定了1918年沈阳立达医院建立时的准确位置。
他如获至宝,没有半刻耽搁,乘坐地铁直奔大东关。王鹏说,这次能顺利地寻访到建院时的院址,与沈阳老的道路基本没变有很大关系。当年沈阳立达医院初建时,因没有房屋,借用的是当时的“奉天图书馆”。而图书馆就坐落在大东关,大东关的称呼一直延续至今,原图书馆的位置现在变成了静美教育集团(地图上标注为静美小学)。
王鹏围着那里转了又转,确定无疑后,兴奋地在自己绘制的简易地图上,标上了沈阳立达医院搬迁前的明确位置,发到微信朋友圈中,与同道中人分享。
王鹏说,沈阳老中医张存悌先生早年也考证过沈阳立达医院院址,推测沈阳138中学是旧址。为验证准确与否,王鹏在2009年的沈阳地图上找到同一位置标注是“138中学”。他把静美小学的位置图发给张存悌先生,共同证实了138中学和静美小学为同一地址,这再次印证了沈阳立达医院第一处院址的准确性。
王鹏为此很是兴奋。当天阳光正好,他沿着大什字街向南一路走到沈阳万泉公园,这里是当年张锡纯赋诗驻足、流连忘返的地方。而此刻,王鹏正循着他的足迹细细品味。
“莲花世界真香国,杨柳楼台入画图。几度万泉河畔立,恍疑仙境是蓬壶。”这是张锡纯当年吟咏万泉河的诗作。
万泉公园因何得名?沈阳在沈水(现称浑河)以北,沈水附近的此处泉眼众多,因此过去这里又叫万泉河,沈阳当地人俗称“小河沿”。
据说,万泉公园1906年建立,是沈阳历史上第一座公园。1979年,万泉公园改为沈阳动物园。后动物园搬至棋盘山,这里又恢复了万泉公园的名称。王鹏说,置身于万泉公园,他将张锡纯的诗作《咏辽宁城东万泉河并序》,郑重其事、一字不落地吟读了一遍。那一刻他好似穿越历史时空,与张锡纯站在同一片土地上,真切感受到他当年离开家乡、想要为中医事业奉献一生的宏伟志向与远大抱负,这种通感也是此行的一大收获。
搬迁后院址难确定
重返沈阳再度寻访
乘胜追击,王鹏想迅速拿下立达医院搬迁后的院址——大西边门外烟草公司后胡同。几经打听,他发现沈阳现在已经没有了大西关、大西边门外的称呼。通过地图,他找到了两个备选:一个是当年英国人建立的英美烟草公司,一个是当年日本人建立的大安烟公司。
通过位置的反复比对,王鹏否决了位置偏北的英美烟草公司,但当年的大西边门外烟草公司是否指的就是大安烟公司呢?寻访至此,再无进展。无奈,王鹏只好返回沧州。
回到沧州,王鹏决定在沈阳以及辽宁烟草工业史中寻找一点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辽宁卷烟工业史馆微信公众号的一段视频给了他提示。原来视频中提到了东三省烟草公司,它的筹建时间是1922年,与1923年沈阳立达医院的搬迁时间正好相吻合。这个线索让王鹏重新燃起希望,3月10日,他重返沈阳。
为何要找到第二处院址?王鹏说,1923年1月,沈阳立达医院从图书馆搬至大西边门外烟草公司后胡同,一直到1924年春夏之交张锡纯辞去院长职务、离开沈阳,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但在此期间张锡纯做了很多事情,对其一生影响重大。
作为沈阳医学会的中坚力量,围绕张锡纯当时有很多活动,包括学术、演说、联谊、办杂志等,《奉天医学杂志》就是在这一时期创办的,张锡纯任编辑主任。而《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药物讲义》,也是在这一时期给同善堂医校讲药学时总结而成,当时在沈阳已经交付印刷出版并在报刊杂志上刊登了售卖广告。可以说,这是张锡纯医学生涯中的上升期、辉煌期。
截至发稿时,王鹏依旧在沈阳寻访。目前得到的信息是,他已经明确排除了大安烟公司。他认为搬迁后院址极有可能就是当年的东三省烟草公司位置,位于沈阳的南市场区域。据当地居民介绍并查阅地图,南市场就在过去的大西边门外。
王鹏说,接下来的几天,一是要参观辽宁卷烟工业史馆,争取获得更多资料;二是争取与研究沈阳当地特别是南市场历史文化的学者接触,了解南市场百年来的历史、地理以及街道名称等;三是要到辽宁省档案馆去查阅“东三省烟草公司”相关资料,以期有更大收获。他还订购了沈阳地方文史学者所著《南市场百年史话》、日文《满洲烟草事业小史》和前苏联有关沈阳街道胡同详情资料,对沈阳时代变迁做深入了解,以期为张锡纯研究提供精准的辅助资料。
翻遍史料还原医家
诗歌记录沈阳生活
为还原沈阳时期张锡纯的生活,这期间,王鹏还翻阅了大量介绍沈阳历史、地理、军阀、铁路、烟草等方面的书籍,其中包括《沈阳菊史》。此处的“菊”指代梨园行,沈阳菊史也就是沈阳戏剧史。
书中一个戏曲名角的名字让他觉得似曾相识。此人艺名金翠红,在沈阳当时有名的戏园——会仙园里扮髯生,习秦腔(此处指河北梆子),书中评价她为:“容貌丰厚,气宇英爽。工唱秦腔兼善楚曲。”
一个戏曲名角与张锡纯有何关联?这就不得不提到张锡纯的诗集《种菊轩诗草》。王鹏说,《种菊轩诗草》是张锡纯在行医之余,抒发情怀、记录生活的一本诗歌集子。因他酷爱菊花,因此取名《种菊轩诗草》。这本诗集附录在1931年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第6期第5卷中。一本近百首的诗歌集中,竟有3首诗是写给金翠红的,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原来,张锡纯在沈阳期间到有名的会仙园看戏,台上有个唱老生的名角叫金翠红,唱念做打都很出彩。回来和夫人王寿芝闲聊时提及此人,谁知王寿芝听后说,这个人她认识,姓刘,名荆玉。自小和她是邻居,都是从山东栖霞迁徙到辽宁安东(现丹东)的,荆玉聪慧懂事,经常到她家玩,王寿芝也经常为她辅导功课,平时以姐妹相称。后来王寿芝到日本留学就断了联系。回来后听说荆玉家早已搬到奉天(今沈阳),因给父亲治病扛起了养家的重担,弃读学戏,投身梨园行。
这之后,荆玉就隔三差五来张锡纯家玩。闲谈中,说自己入了“贱行”,为赡养父母,誓不嫁人,等双亲百年后,就遁入空门,常伴青灯古佛,修行渡己。张锡纯听后劝她成家,有正常的家庭生活,还说这并不影响她侍奉双亲。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张锡纯以《题优伶孝女诗并序》为题,赋诗3首,存录于《种菊轩诗草》。这3首诗不仅印证了张锡纯在沈阳时期的生活,也折射出他对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