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 程
“闺女,快进屋歇歇。你这么忙还总是抽空来看我。”3月的狮城,寒意犹在。2日一大早,志愿者王玲带队走进沧县杜生镇刘会头村九旬老太刘张氏家中。刘张氏拉住王玲的凉手一直搓,她们像往常一样,叙起了家常。这是王玲到刘张氏家慰问的第四年,每月一次的探望她从未缺席,两人早已像亲人一般。
王玲是沧县杜生镇刘会头村村民,今年50岁的她,做公益已坚持了10多年。早年她在衡水市做服装生意时,就在当地加入了3个公益组织。她说:“帮贫济困的事儿做得多了,就自然成了一种习惯。”
这些年,她回沧发展,生意更忙了,但做志愿服务一直没有落下。她先后在沧州市区和杜生镇加入两个公益组织,竭尽一切可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一次,她到村里做志愿服务,看到村里高龄、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当时就冒出一个想法:一定要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社会关爱。
刘会头村有很多小型塑料制品厂。王玲联络几个做塑料制品的本家兄弟,和他们说起做公益的事儿,大家都很支持。就这样,三四个人的小团队成立了。他们了解到村内十几户困难家庭的情况,此后的每个月,都会带着生活物品前去慰问。
“大家做公益既不图名,也不为利,就图个心里舒坦。”王玲说。很快,他们的善举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加入。这个小团体一下子聚集了十几位本地企业经营者。
“大家来自不同行业,却有着同一个目标: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让温暖传递。”王玲回忆,“记得我们照顾的一位高龄老人刘老太,她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两人相依为命。我们每个月都会去看望,为他们打扫房间,和老人唠嗑。”王玲说,去年,这对母子在一个月内相继过世,临终前,老人嘴里还一直念着这群志愿者。
说到这里,王玲眼圈泛红,她说:“我们做的事儿不值一提,只要能暖了老人的心就值了。”
10年公益路上,王玲最惦念的就是高龄老人。“他们从最艰苦的年代走过来,都很不容易。我就想尽我所能,让他们晚年生活过得舒心一些。”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王玲付出了很多,她却说“收获了更多”。她说:“如果可以,我会把公益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