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4年03月14日
第05版:05

再说纪晓岚

李兴昌

今年7月26日,适逢纪晓岚诞辰300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回顾纪晓岚及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开展相关纪念活动,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清雍正二年(1724年)农历六月十五,纪晓岚出生,嘉庆十年(1805年)农历二月十四逝世。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其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影响后世。

据史料记载,纪晓岚逝世6年后,其孙纪树馨整理刊印了《纪晓岚遗集》,其门人刘权之、刘鹤、阮元分别作序,高度评价了纪晓岚的学术地位和思想艺术价值,开辟了纪晓岚评论研究的先河。

对纪晓岚研究的成果,在清代,只散见于清人有关著作中的只言片语中,观点多元、褒贬不一。民国时期,鲁迅、徐世昌、蔡元培等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对纪晓岚作出了重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之后,纪晓岚研究越来越学术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基本形成了“纪晓岚考据学”“《阅微草堂笔记》学术”以及“四库学”三大主流。

作为纪晓岚故里,沧州对纪晓岚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民间传说和围绕纪晓岚生平等进行的考据方面。近年来,关于四库学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学术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

20世纪80年代,沧州文化界人士开始谋划纪晓岚研究相关活动和创建组织。其间,一些学者编辑出版了一批有关纪晓岚的著作,为沧州纪晓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李忠智为首的文化团队于2003年成立了沧州纪晓岚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以来,紧跟时代步伐,坚持科学的唯物史观,深入挖掘整理,注重研究成果转化,积极发挥纪晓岚研究的应有作用。编辑会刊《纪晓岚研究》,出版了以考据为重点内容的《纪晓岚文化系列丛书》等系列专著,以及《纪晓岚研究论集》《阅微草堂笔记解析》等学术著作,广受关注。

纪晓岚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同。但也要看到,目前,纪晓岚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焕发纪晓岚文化的时代光彩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结合不够、纪晓岚学术研究系统化不足、纪晓岚研究的高端人才引力不大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谋划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纪晓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新形势下,纪晓岚研究要结合沧州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的需要,重点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弘扬“盛世修文,传承文明”精神。纪晓岚为官一品,学冠文宗。乾隆一朝,领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文献资料。《四库全书》的编纂成功,充分体现了“盛世修文”的历史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回望历史、总结历史、传承文明、开启未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为如何利用、整理、编辑历史文献资料、传承优秀文化提供了借鉴。

二是培铸“严谨治学,为学求是”品格。纪晓岚是一代文宗,其治学态度严谨谦和,学实而求是。他身体力行“学术包容”,不搞学术壁垒,不主观臆断。对待“汉儒”“宋儒”两个学派,从未厚此薄彼,任意臧否。他提倡互相尊重、相互借鉴,养成了“考古必衷诸是”“持论务得持平”的优良学术品格。从事学术研究或文化活动,尤其要从中获得教益。

三是宣传“记住乡愁,热爱沧州”情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乡愁文化。纪晓岚到距离家乡数百里以外的京城为官,一刻也没有忘记家乡。他年逾半百之时,开始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历时10年,成书六卷。全书40万字、1200余则故事。难能可贵的是,其中记录描述沧州人事风物的高达400余则,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足见纪晓岚难以割舍的爱乡之情。也为考证研究当时的历史景况、世态人情提供了可靠的文字资料。欣赏《阅微草堂笔记》,无不激起沧州人热爱家乡的热情。

四是借鉴“坚定信仰,理性自觉”经验。纪晓岚学艺文武,功成科考,受皇命为官,他维护正统的封建道德观念,为朝廷造势、歌功颂德、思报君恩,同时又有着高度的理性自觉。纪晓岚一方面极力维护并捍卫封建道德观念和伦理思想,另一方面又反对假道学,反对做坏事的“六类恶人”,同情下层百姓,为受迫害妇女说话。研究纪晓岚的这些思想,要保持历史的、具体的、客观的态度,以起到服务当下的作用。

2024-03-14 李兴昌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1962.html 1 再说纪晓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