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回眸我市“好人之城”建设之路,有太多美好的人和事值得我们铭记。这美好,或来自不求回报的善行、舍生忘死的义举、无怨无悔的坚守,或来自面对苦难时的乐观、遇到挫折时的坚韧、遭受误解时的豁达。举手投足之间,这些看似随意的凡人善举,却感动了很多人,温暖着你我他。一颗颗爱心“种子”,在沧州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出了最美的“花朵”。
加强制度化建设,好人后援会为好人撑腰
走近好人、温暖好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和支持好人。在“好人之城”沧州,“沧州好人后援会”成了好人背后的坚实力量。
几年前,在我市发生了这样一场奇怪的车祸:沧州银行一名员工遭遇车祸,车损人伤,但当他听说对方是坚持数十年为老人免费拍照的“沧州好人”刘世强时,不仅不肯接受赔偿,还摸出身上仅有的500元现金塞给他,“给老人们买点儿营养品吧”。
原来,这位银行员工所在单位是好人后援会成员,这些年没少为好人评选活动出力。作为单位一员,他也早就萌生了为沧州好人出一份力的想法。
类似的故事很多。在沧州,为好人办实事、撑腰杆,是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培树的价值理念,也是“沧州好人”粉丝们最朴实的愿望。
“别人有难好人帮,好人有难我们帮。”第一届“沧州好人”评选表彰过后,33位好人中,有一部分人的生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于是在第二届“沧州好人”颁奖晚会上,以“为奉献者奉献”为宗旨的“沧州好人后援会”应运而生。
近年来,“沧州好人后援会”坚持开展“十帮”服务,累计帮扶630余万元,解决困难600件,免除好人后顾之忧,唱响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时代主旋律。
市委、市政府还对“沧州好人”落实礼遇措施,将走访慰问“沧州好人”列为每年的常态性工作,社会服务行业为好人预留专门窗口,全市大型文化活动设“好人专席”等。推进动态管理,沧州市印发《“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沧州市道德模范)选树管理办法(试行)》,以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规范了“沧州好人”典型代表的服务管理工作。
延伸活动载体,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社会氛围
一位好人是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引领满城风尚。
行走在我市部分主干道路和公园、游园、公交站台,人们经常能看到一块块特别的公益广告:坚持帮教失足青少年、资助贫困孤儿和学生的王红心;把诚信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张洪瑞……这是我市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专门为“沧州好人”制作的公益广告,主人公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沧州好人”典型代表。
“咱们沧州是‘好人之城’,什么是好人呀?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都是好人的特征。沧州有一位叫方桂馥的老爷爷,他把一辈子的积蓄都捐给了贫困学生。他是沧州好人,是咱沧州的骄傲。”天气渐暖,一些幼儿园将课堂搬到了位于名人植物园的沧州道德馆,老师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着“沧州好人”的故事,小朋友们认真倾听。在道德馆内,有历届“沧州好人”的事迹介绍。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视频、一段段文字介绍,都给参观者带来心灵的洗礼。“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会带着孩子们来到这里,让孩子们接受好人精神的洗礼。学习好人精神,要从娃娃抓起。”一位幼儿园老师说。
沧州道德馆,是我市为助力文明实践建设的平台之一,也是全省设区市首个以“身边好人”为主题的道德馆。为充分发挥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近年来,我市还建设了一批好人主题公园、好人主题社区等道德教育基地。在主干道、游园展示“沧州好人”公益广告,让好人为城市代言。连续出版《德馨狮城——沧州好人典型事迹集萃》书籍,拍摄百部“沧州好人系列专题片”和“沧州好人宣传片”。
2021年开始,我市在运河两岸建设“爱心服务站”,由志愿者为环卫工人和困难残障人士提供免费早餐,日均参与志愿者人数30余人、用餐人数达160余人。在各广场、公园、社区广泛建设“志愿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每年由社会力量牵头开展的善行义举活动达到3000余场(次),志愿沧州爱心服务站、爱心课堂、“手牵手零距离”等志愿服务项目在中央和省获奖,全市学好人当好人、做好事讲奉献蔚然成风。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成就伟大。沧州是一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武术文化、杂技文化、运河文化积淀深厚,热情好客、厚德诚信之风盛行。我们坚信,随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好人”,将凝聚起一朵朵爱心和奉献的文明“花朵”,更加绚烂馨香,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提供更坚实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