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洪丽
道德温润人心,引领社会昂扬前行;精神触动灵魂,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昨天,第十七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颁奖典礼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沧州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身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眼睛几近失明,却仍坚持每天凌晨5点为环卫工人及困难残障人士提供免费早餐的瓮龙昌;不顾自己患有心脏病,纵身一跃勇救3名落水学生的东光县洼里高村村民崔国营;丈夫去世,一边建设丈夫未建成的养鸡场、一边还债的肃宁县师素镇东王村村民李畔乾;小叔子意外去世,妯娌改嫁,十余年来将侄子侄女视如己出,照顾瘫痪婆婆的盐山县孟店镇静远中心小学教师卢朝霞……10位“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成了最耀眼的明星,身披大红绶带,走上舞台中央,接受着人们的掌声和敬仰。
自2007年我市启动“沧州好人”典型宣传评选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17个春秋。17年来,“沧州好人”评选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内涵、创新载体、完善机制。“好人之城”建设被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列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重点内容之一。全市先后有1700余人获评“沧州好人”,288人入选“时代新人·河北好人”,19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如今,越来越多的“沧州好人”,如闪耀的繁星,汇聚起“好人之城”璀璨的星空,化作沧州的精神财富和靓丽名片,并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沧州美誉度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坚持常态化评选,凡人英雄不断涌现
为让更多凡人善举获得尊重支持、让更多好人从幕后走到台前,我市始终坚持广泛评选“身边好人”,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拓展评选活动的内涵,全力打造“好人之城”。
“沧州好人”典型宣传评选活动分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5个类型,涵盖了科技、教育、医疗、基层群众、普通劳动者等各行各业从业人员。我市把好人评选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通过“村队好人”“楼院好人”“社区好人”等评选,越来越多的草根英雄、百姓雷锋和身边好人被发现、被选树、被宣传,全市涌现出6.4万多名草根模范。
同时,每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接受群众评议,每次收到的纸质和电子选票都能超过70万张,投票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近10%。“好人事迹”层出不穷,“好人之城”更加枝繁叶茂。这些沧州人心目中的“草根”英雄已不再是个体,他们人格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正感召着更多人投身爱心群体,不断刷新城市道德文明的新高度,广泛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