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4年03月21日
第07版:07

土专家“慧”种地 搞帮扶乐兴农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现在是小麦返青阶段,我们将药物进行科学配比,用喷药机直接喷洒到小麦根系,这样能节省药量,增强药效,及时防治病虫害。”日前,在吴桥县北蔡庄村,10多位农民正在向蔡士学取经。

60岁的蔡士学是吴桥县有名的“土专家”,20年前放弃了在外地经营的建材生意回到家乡务农。

“自幼在农村长大,看多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起初我是不愿意种地的。”蔡士学回忆,有一年夏季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由于雨水多、风力大,同村的一位老人因选种不好,玉米发生了倒伏,老人的无助和无奈触动了他。“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种地也要讲技术,科学的技术指导能让靠天吃饭的农民有依靠。”蔡士学说,这件事让他找到了新的方向。

返乡后,他潜心研究粮食高产种植技术,因地制宜调整种植方式,白天忙于田间地头,晚上自学农技知识。农闲时便到县里的农业局请教。在不懈努力下,只有中专文化的他考取了农艺师。

围绕小麦种植,为实现小麦产量、质量、效益多个指标提高,蔡士学根据自然和农业经济状况,选取不同的地块、种子,在对大气、土壤、水进行综合检测的基础上,用心做好数据分析。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摸索出了小麦节水、省肥、简化、高产的“四通一”管理模式和玉米“一增四改”大田高效栽培技术等,小麦、玉米亩产量提高了100多公斤。

围绕做好百亩育种实验示范推广项目,他不断加大优良品种培育、生物肥料、生物防治、产后加工、标准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实现粮食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为了做好相关数据分析,他将试验田划成10个网格,从选购良种、播前晒种、适时播种,到出苗、施肥、镇压、分蘖等都记录在册。多年来,他的“种田日记”写了20余本。

在蔡士学看来,技术是粮食增产的关键。在深刻地体会到科学种植技术、机械化种植模式的重要性后,他成立了吴桥县士学农业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助力农业增产增效。

“现在老百姓种粮食不光是为了自己吃,咱得让大伙把种的粮食换成钱才行!我跟合作社的伙计们商量,先找订单,再种植,这样才可靠!”蔡士学说。他积极探索“规模化+订单”模式,带领种植户种植订单玉米、订单土豆,降低市场风险,增加效益。同时,积极发展土地托管的科学化管理模式,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引入农业生产,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牵手,实现科学种田、降低成本、提高种植效率。目前,合作社共有16台大型机具服务于托管土地,向农民传授种植经验。

“怎么现在就有浇地的,早不早?”“您帮俺看看这个是什么虫子?”“俺家有的麦子根上怎么黑了?”……蔡士学微信里的留言不断。“现在浇地不早,可不能再按老办法!”“可能是根基腐,别着急,拍个图片,我看看。”蔡士学耐心地一一回复。

“这么多年,大伙都知道老蔡会种地,有问题就打听着来咨询。我们的技术指导覆盖到了周边一百多个村,培训答疑咱都不收费。”蔡士学说,“我也想着赶个时髦,搞个线上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种田的知识!”

2024-03-21 本报通讯员 王昱鑫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2504.html 1 土专家“慧”种地 搞帮扶乐兴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