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2日
第06版:06

姥姥家在纱杨贵

郭 强

插图 刘现辉

大年初一黄昏,满天的晚霞将纱杨贵村的田野、树木披上一层金黄。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平静祥和的水墨画。

我与姥姥感情深厚,因父母工作忙,不到一周岁就跟着姥姥。虽然姥姥、姥爷30年前就离开了我们,但我的根基在纱杨贵。每逢春节,就回去看看。既是对成长地的回望,也是几十年在外工作后的一种情感羁绊。

一进村,碰到当年的治保主任杨振波,按辈分喊他姥爷,80多了,精神矍铄,嗓音洪亮。村中老街基本是原来的轮廓,当年的大队部、代销点、篮球场等,虽物是人非,但童年的时间碎片,瞬间就会被唤醒。杨振波说,日子好了,老房子大都没人住了,都向村外扩展了,咱们站的地方就是当年放烟花、搭台子唱戏、放电影的地方。

每当下午放映员埋幕布杆子时,太阳还老高,我和小伙伴们就早早拿着板凳、坯头占位置了。《平原游击队》《鸡毛信》《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的故事与画面,仍在眼前浮现。他们机智勇敢、不怕危险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自己。

小时候,虽是田园牧歌景象,但日子过得艰难。姥爷因骑车子不慎摔倒,落下终身跛脚的残疾。这个有四个舅舅的大家庭,都靠姥姥一手操持。她整天忙里忙外,烧火做饭。没上过学,不识几个字,但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关心人、疼爱人的品行,深深影响着我们。姥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儿孙们倍加爱惜。父母带来的鸭梨、糕点等水果食品。姥姥舍不得吃,用粗布衣襟兜着,送给邻居生病的孩子。站在老屋前,这些带着烟火气和人情味儿的旧日景象,激活了我遥远的记忆。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岁月深处积淀的味道也无法吹散。我最爱吃的,是姥姥自制的咸菜和大酱。平时餐桌上极少有炒菜,咸菜和大酱是主打。我在外玩饿了,就回家向姥姥要吃的。姥姥摘下干粮篮子,拿出玉米面饼子,一掰两半,中间抹上大酱。我拿过来,一边吃一边跑出去了。如今,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那时只有咸和甜,而咸是底味。刚焖熟的咸菜疙瘩,犹如新煮的瘦肉,流着油。吃到嘴里,色、香、味,以及那种美好的感觉,让人回味。直到现在,我对农家腌咸菜仍情有独钟,一日三餐必备,任何菜肴无法替代。早已化成生命的一部分,融入记忆基因。

小时候盼年。不仅因为全家省吃俭用存下的“珍贵”食材过年才吃,还因为姥姥会用尽心思让家里“年味十足”。红点馒头、红枣花卷,喻示着红红火火、大吉大利;蒸年糕,步步高;要吃鱼,年年余;烙馅饼,翻翻身,过上好日子;吃大盆菜,盆满钵满……单看这谐音寓意,蕴含着多少美好的心愿和朴素的期盼啊!

行走在纱杨贵的街道巷陌,渐渐消失的老房老屋,随处都能勾起小时候的场景,加深了对那个时代的追怀。却让平时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割离,成为过去,使我的心安静又踏实。与小时候对话,我找到了治愈压力、疲惫、困难的灵丹妙药,所有的不快瞬间被剔除身体。我与家人开玩笑说,来到纱杨贵,胜过城里一小时几百元的心理咨询。一种幸福感就会伴随着美好的回忆而重启和生发。就像回到父母身边上学时,每当挨父母打、和小朋友打架受气,就想回姥姥家,认为那才是自己的港湾,情感的归属,将委屈跟姥姥一一诉说,姥姥一劝说就愈合了。

来到姥姥家当家的大舅家门前,那时喊他小名“九十舅”。大了才知道他叫杨海蓝,记得他参军后回家探亲,一米八多的大个子身穿军装,脚穿皮鞋,帅极了。至今大舅魁伟的解放军形象宛在眼前。转业后,他到廊坊一市直部门工作。每当见到他时,我都说起我对他的美好印象。还有“红小舅”,叫杨海江,我俩同龄,不知辈分,整天在一块儿玩耍。他成家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现为廊坊海尔厨具总代理。一家人在廊坊安居下来,生意红红火火,生活幸福美满。

走到村南几间没有院墙的砖房前。表弟告诉我,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发小小果家。我们敲门进屋,小果一家人正在吃饭。在外屋说了会儿话,小果还是小时候的样子,不怎么爱说。我问他过得怎么样,他嘿嘿笑着说,儿子闺女都争气,不让累心了,把孙子孙女带好就成。小果指着身边戴一副眼镜的秀气小伙子说,这是儿子,在天津上班安家。闺女大学毕业后,在河南工作,正在吃饭的是孙子孙女。看到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孩子有出息,日子过得好,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来到村北,在当年街上卖糖的老人门前,想起向姥姥要零钱,买老人自制的、形状像饺子剂子的糖,又香又甜又黏糊,黏到牙上的“甜蜜”味觉,现在想起来仍回味无穷,满满的幸福感。

晚饭时,我和舅舅、姨父、表弟及小辈儿等一家人围坐饭桌上,一边喝酒,一边说着家长里短。大舅又说起村里的传说,纱杨贵村古代是“文人下轿、武官下马”的地方。这种传说大舅们说不清楚、更无需考究。但大舅说起时,目光里满是骄傲和自豪。能感受到他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的热爱,对故人、风土的情感寄托和归属。聊天中,知道这个偏远的村庄同步于国家脱贫、乡村振兴,快速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聊天,看到他们无论是在家务农、在外打工和做生意,已改变了老一辈人的传统思维,都带着自己的梦想,勇于接受新事物,激情满满拼搏奋斗,回报父母和这片土地的养育之恩,让家乡越来越美好,让日子越过越好。

午夜时分,晴空月明,家家户户的红灯笼与门楣上崭新的春联在太阳能路灯的映照下分外喜庆。每次回家虽然时间短暂,但来一次有一次的感悟,来一次有一次的收获。正如弗洛伊德说的,一个人的童年将影响到他的一生。现在想来,我留在纱杨贵的童年时光,是我最美好、最值得怀念、也是永不可再得的纯真年代。

2024-03-22 郭 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2590.html 1 姥姥家在纱杨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