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5日
第06版:06

沧州医专

创新培养模式 打造复合型医卫人才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高 伟 郑丁烨

侯相如为老人提供贴心的日常生活服务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药卫生为主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单位、全国卫生行指委健康管理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办学66年来,为社会培养了9万余名医疗卫生技术人才。

重基础强技能

助力全面发展

3月17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首届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河北雄安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沧州医专护理系助产22—1班的吴靖宇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荣获职业院校赛道一等奖。

像这样的获奖学生,在沧州医专还有很多。仅去年,沧州医专就夺得两个国赛一等奖。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8项、省赛获奖68项、行业赛获奖246项。

学校以医教融合、德技并修为主线,积极构建“尚医德、重基础、强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公共+专业”双重强基体系;而且充分发挥大赛的实践应用功能,在专业课中设立技能大赛知识模块,并构建“校—省—国家”技能竞赛机制,形成了赛教融合的培养格局。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沧州医专还创立了21个“1+X”证书试点,覆盖19个专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和全面发展之路;搭建具有教育、实践、研究和孵化四大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助力学子创新、创业。

扎根基层一线

提升卫生服务水平

临床19—3班毕业生徐琴霞,实习时毅然选择了新疆轮台县人民医院。短短8个月,她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于是毕业后她再次回到新疆,走进了位于南疆的阿瓦提县人民医院。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从刚开始不敢接生、手术台上晕台,到后来独当一面,无数个夜晚,她陪在待产的准妈妈身边,给予她们信心与勇气,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建校以来,一届又一届沧州医专毕业生扎根基层一线,为提升当地卫生服务水平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学校还积极与基层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院等机构合作,组建防控知识宣传小分队和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队,向广大群众普及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合理用药、养生保健、公共营养等知识;走进机关、学校、企业和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提升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卫生+康养

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20岁的侯相如是沧州医专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首届学生,如今,她在北京一家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的护理岗位实习已有大半年时间。

2021年,沧州医专设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和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并与位于北京、天津、沧州的5家养老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这两个专业已有41名学生在这5家养老机构的不同岗位上实习。

在此基础上,沧州医专紧紧围绕京津冀医疗卫生康养事业发展,深化医教协同。针对京津冀卫生康养行业人才需求,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发展趋势,了解行业人才需求数量、类别、规格和岗位标准,先后与14家京津冀地区院(企)合作开展学徒制培养。学校和医院共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1+N”卫生职教课程体系、共同开展专业特色方向培养,并通过教师入院和专家进校,打造能教会做的专业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2023年4月,沧州医专与北京川蒙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川蒙医药学院”,通过联合培养、“订单班”等形式,构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活力和师承传统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孵化基地,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

同年8月,全国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作为共同体牵头组建单位之一,沧州医专将积极创新办学模式,激发办学活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康养康育优质资源的集成共建和开放共享,为康养领域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人才。

2024-03-25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高 伟 郑丁烨 沧州医专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2817.html 1 创新培养模式 打造复合型医卫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