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长沙市,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和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培养造就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人才引领驱动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使人才自身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全面自由发展,着力探索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的实现路径。
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育引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资源,人才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标准,人才素质优劣直接决定生产力的能级。越是想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越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力争真正实现创新驱动、人才引领。要重视引育青年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等生力军,并在项目支持、平台搭建等方面予以倾斜,推动创新要素向重点区域集中、向重点企业集聚。用心用情栽好招才引智“梧桐树”,用力用功打造招才引智“聚宝盆”,推动人才资源“关键变量”转化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优化培育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动能。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创新、崇尚人才的鲜明导向,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立志学榜样、干实事。同时,注重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优化培育机制,用好人才“活水”,激发新质生产力最强活力。
健全保障机制,提高人才激励水平。引进人才不是目的,人尽其才才是根本。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强化人才需求导向、做好人才跟踪服务、给予人才激励支持。把人才政策落实到位,把人才探索容错机制健全到位,让人才有发挥的空间、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有干事创业的底气,为人才创新提供最优环境。通过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探索股权分红、期权激励、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支持人才自主创业,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实现创新与创业的“互相成就”、人才与事业的“双向奔赴”。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踏上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唯有全方位育好、引好、用好人才,方能激活新质生产力人才引擎,推动传统生产力快速向新质生产力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