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康宁)脚底长出又黄又硬的小疙瘩,大多数人认为是老茧,不以为意。殊不知,这种脚底的硬疙瘩可能是病毒感染,拖久了会带来健康隐患。
几个月前,陈佳发现脚底长了一个水泡,开始不痛不痒,就没有管它。但过了两个月水泡都没有消除,按上去还刺痛,走路碰到钻心得疼。到医院一检查,这个疙瘩原来是跖疣。
“跖疣又称刺猴,是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可以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从而越来越多。跖疣好发于足跟、跖前等受压处。”沧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冯世军说。
“疣传染的途径是接触传染,比如不小心与患者的皮疹直接接触,或通过毛巾、衣物等间接接触。但并不是所有接触了病毒的人,都会长出疣体。皮肤沾上病毒后是否会感染疣,通常要具备两个条件:皮肤有破损、免疫力低下。”冯世军说,皮肤破损时,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机。如果自身免疫力再低,病毒便可在皮肤上作乱,长出疣体。
由于脚底的角质层肥厚,跖疣较难治疗,药物难以有效到达深层,可尝试外涂腐蚀性酸、液氮冷冻等方式。皮疹多且厚者可联合维A酸、抗病毒、调节免疫等系统治疗。
除了治疗外,必要的防护可以减少传染或复发的几率。冯世军建议,勤洗手,去公共泳池、更衣室等场所,穿自己的鞋;离开病毒可能传播地方,用肥皂等彻底清洁洗脚;别碰他人的疣体;如果做足疗,确保没有重复使用未消毒的工具。
“并非所有的‘肉疙瘩’都是疣,跖疣表面常见由于出血引起的小黑点。而老茧、鸡眼则没有。”冯世军提醒,足底常见的赘生物有鸡眼、胼胝(老茧)、跖疣、表皮样囊肿、化脓性肉芽肿、黑色素瘤等。因此,当足底出现赘生物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明确病因,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