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要坚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守初心、谋创新,以实招硬招办成令群众满意认可的好事实事,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团结奋进力量。
以勤为先,秉持真心真意察民情。察民情,是下基层的着力点,也是解民忧的第一步。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
客观精准找问题,当好“明白人”。党员干部深处群众中间,要俯下身、沉下心,充分了解群众真实需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要深入了解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实际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而化之、笼统粗放解决不可取。深入调研勤沟通,当好“实在人”。党员干部一定要勤跑腿、勤交流、勤观察,要放低姿态、摆正位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说交心话、谈真想法。要在思想上真正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找原因、想方法。有的放矢求效果,当好“贴心人”。要争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积极应对挑战、克服阻力、解决矛盾,在排忧解难中展现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效果论得失,以成绩论英雄。
以干为要,建树实事实绩惠民生。民生实事是连接党心民心的重要桥梁,如何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是必须回答好的一道考题。
坚持高位谋划,精心安排部署。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针对群众所需所盼,出台便民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要求,保障各项利民措施得到落实,简化群众办事程序。坚持民意导向,强化考核机制。用干部考核推动民生工作,将项目完成情况、群众满意度评价等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引导党员干部将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宣传引导,做到家喻户晓。广泛宣传便民利民措施,采取“线上+线下”方式,通过摆放宣传展板、政务网站刊登、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公布具体内容和办理流程,让群众少跑腿,不跑冤枉路。
以“新”为径,优化方式方法暖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
聚焦设施建设“新”,提升服务效率。推行服务窗口优化整改,升级街道社区软硬件服务设施,改善办公条件,确保群众“网上办、一次办”等服务顺利办成,满足服务需要。聚焦人员素质“新”,增强服务质量。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满意度评比等素质提升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同时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发现存在推诿扯皮、刁难拖沓等行为及时整治,发现空岗、漏岗等情况及时查处。聚焦群体关怀“新”,优化服务范围。开展网格化治理,进行摸排走访,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低保对象、孤寡老人、孤儿等困难群众群体情况,建立人员台账,定期走访关怀,以实措实举,促党心民心情暖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