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2日
第04版:04

非遗“繁花”绽放时代之美

(上接第一版)更是打造区域性非遗品牌的有力抓手。2020年以来,我市不断推进国家级杂技文化(吴桥)生态保护实验区申建工作,协调省杂协在吴桥召开吴桥杂技文化生态区创建会议,对推进保护区基础性创建工作进行深入谋划;进一步加强政策、资金、人才保障力度,充分整合县域各类资源支持保护区创建工作,持续推动各项保护区创建行动落地实施,力争早日进入保护区预备名单。

惟妙惟肖的铁狮子面塑、口味多样的京糕……日前,在迎宾路小学英国友好学校师生交流活动上,我市张氏面塑、杨记鸿珍坊糕点等非遗作品成为了备受中外师生关注的“文化新宠”。活动中,杨记鸿珍坊糕点制作第四代传人杨曦为国际友人讲解“点心”的由来和“状元饼”的起源,英国师生在杨曦的讲解下现场体验糕点制作与打包,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已成为展示区域文化特性的重要品牌。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活动对我市非遗项目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我市非遗项目影响力,增强广大群众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意识。去年以来,我市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省非遗宣传展示、“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2023年沧州市优秀民间文艺展演等活动,来自沧州的非遗作品在202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等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平台接连亮相,打造了独具沧州特色的大运河、武术、杂技等非遗品牌,营造了全民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非遗+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市推出3条大运河非遗旅游精品线路并组织了现场推介,其中“运河古郡 文武沧州多彩非遗之旅”入选“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积极推动非遗传统手工艺品进景区工作,在全市4家4A级景区设立非遗专区,对非遗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展销;以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为重点,加强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建设,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创新非遗走进群众生活的形式与内容。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不容忽视的时代命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密结合沧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健全非遗系统性保护体系、保护制度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全力推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建工作,进一步加强非遗宣传展示,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集中展示展演活动,让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展示多彩魅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非遗“潮”起来,实现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建设赋能添力。

2024-04-02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3932.html 1 非遗“繁花”绽放时代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