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中
少年想做鲁迅,成年已成闰土。鲁迅是民族的脊梁,读他的著作,能聚风骨,能生忧患意识。
贾大山是新时期河北第一位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大奖的作家,短暂一生,写得少,写得精,写得好,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习近平同志一篇用深情写就的散文《忆大山》,让英年早逝的小说家贾大山重回读者视野,其作品也会传之久远。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不事雕琢,如清风一样轻盈飘逸,每每读起来都会陶醉。也许,这就是散文的一种境界吧。他是小说家,也是散文家。散淡的文字背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人有品格,文有品位,这便是汪曾祺。
我年轻时,读不懂《百年孤独》,实在令我沮丧。几十年过去,看到有人在媒体上介绍经验说,读不懂《百年孤独》,可以把前50页好好读三遍,再继续往下看。喜欢文学的人,不能不读《百年孤独》。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我已经积蓄了四十年的阅读“内功”,以及较深入地了解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后,再读这本诺奖作家的获奖作品,果然茅塞顿开,充分感受到这部世界名著气势恢宏而又奇幻瑰丽的艺术风格。
有些书,买来并不是为了马上读的。比如,那些有分量的、思想内容都厚重的,适合上了点岁数、有了一定的阅历后再读,那些经过时间的长河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就是经典。读这样的书,有醍醐灌顶之感。所以,需要静下心来,泡上一杯茶,慢慢地品,慢慢地思考着读。这样你的心,你的感受,才能和书中的人物,作品表达的思想,不自觉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