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6日
第02版:02

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茂兴

科技创新成果量质齐升。科技创新成果持续生成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跨越攀升,高水平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方面,科技创新成果在量上持续积累。2023年,我国授予发明专利权92.1万件,是2012年的4.2倍;有效发明专利499.1万件,是2012年的5.7倍;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是2012年的3.4倍。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成果在质上不断突破,5G网络、高速铁路等技术世界领先,“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抢占了一批科技制高点。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国产C919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5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生动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机和活力。

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能够有效激发创新潜能,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努力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研组织管理方面,着力优化调整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创建“揭榜挂帅”“赛马”等新机制,推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在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落实科研项目评审、科技人才评价、科研机构评估“三评”联动改革,实施科研人员减负行动,坚决破除“四唯”倾向。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明确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义务、分配方式、保障措施等,着力破除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重要举措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生态不断向好,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科技创新持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先进质态跃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技术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也是驱动生产力跃升的重要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原创技术水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加强数字技术先行突破,为更广泛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提供先进的要素、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形成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的强大合力。加大数字技术基础研究跨领域合作力度,推动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应用。

加速绿色低碳科技攻关。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速绿色低碳科技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有利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推进先进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大绿色低碳科技研发政策引导,促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突破。丰富支持绿色低碳科技研发的政策工具箱,优化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提高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大对绿色低碳科技研发的金融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低碳型项目和企业,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打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通道,实现创新由“点”向“链”的延伸,又有助于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速度和效率。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利于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各主体各要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模式。深化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改革,大力推行创新攻关“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深化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

加强创新人才引育。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源。要着重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培育,根据科技发展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本土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完善海外创新人才引进工作,以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更多人才资源。(二)

据《人民日报》

2024-04-06 黄茂兴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4334.html 1 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