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8日
第03版:03

巧手绘制 乐在“石”中

——肃宁王琳华让石头“开花”

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杨进涛

在肃宁县付家佐镇西石宝村王琳华的绘画工作室,许多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鹅卵石、芒果石,经过她精心刻画,仿佛被赋予了生气:威风凛凛的猛虎、栩栩如生的夏蝉、翠绿新鲜的白菜、振翅高飞的雄鹰……王琳华精准地捕捉大自然的美好,并以石绘画的形式把精彩定格在石面上。

心中喜欢 哪里都是画板

今年43岁的王琳华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爱画画。她说,小时候每次跟妈妈去地里,妈妈干活儿,自己就在一旁的地上乱画。“每次妈妈干完活儿,我就让她欣赏我长长的‘画卷’,妈妈总是笑着夸我画得好,当时心里可美了。”

王琳华的爸爸知道女儿喜欢画画,有时会拿回一些彩色粉笔给她,于是自家的墙壁、地板都成了王琳华施展才艺的“舞台”。

“记得有一次爸爸去县里开会,给我买回来一盒蜡笔,高兴得晚上都睡不着觉,过一会儿就打开看看,生怕它飞了一样。”从那以后,她到处搜集好看的图片。妈妈为了支持她画画,从商店买来大白纸,裁剪后装订成一个个厚厚的本子。王琳华把每一张小画片都画到了本子里,再涂上漂亮的颜色,这样的图画本攒了很多。有时家里来客人,妈妈就会拿出这些画册给客人看,大家也不吝赞美,这让王琳华心里美滋滋的。

多种尝试 妙笔生花

中学毕业后,王琳华选择了幼教专业。在专业的美术课上,她第一次系统认识了国画、油画、水粉、水彩、丙烯等绘画类别。

王琳华不满足于在纸上画,她还尝试着在葫芦、鸡蛋壳上画,一些作品还被同学和朋友收藏。平时一旦有了创作灵感,王琳华拿起画笔就停不下来,那种忘我的境地,引来爸爸心疼地嗔怪:“这孩子,怎么一画画就跟着了魔似的,别把眼睛累坏了啊。”

2001年毕业后,王琳华自主创业开办幼儿园。她怀孕那年正值事业高峰期,为了赶在开学前将墙画全部画好,她挺着大肚子,每日开着车在多个幼儿园之间穿梭奔波,顶着烈日一连画了半个多月,原本白皙的脸庞都晒黑了。

一晃20年过去了,一路走来,无论是为人妻为人母、还是开班带孩子、自己当园长,王琳华始终没有放下画笔。水粉工笔素描油画,她不断尝试。春去秋来,她画的山水、人像、动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寒来暑往,她把对生活的感悟和寄托全部通过绘画呈现出来。

痴迷石画 乐在“石”中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琳华看到了石绘画,瞬间就被这一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在她看来,石头质地坚硬,具有厚重的承载力,这和自己的性格如出一辙,她越发喜欢在石头上作画。

为了寻找合适的石头,她几乎跑遍了全县的石料场。外出游玩时,每次见到一块理想的石头,她总会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面对各式各样的原石,王琳华仔细甄别,根据原石的形状颜色设定绘画内容和主题。一旦灵感上来了,她就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潜心创作。好几次丈夫半夜里醒来,工作室的灯还亮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懈地努力探索,使王琳华的石绘画技艺愈发精湛。在她家中,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石绘画作品,组成了一个无声的五彩世界。

聊起石头,王琳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我经常独自跟石头对话,我要努力用我的画笔描绘她、打扮她,让她楚楚动人,这就是我最爱做的事情。”王琳华说,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努力付出,这个过程很幸福。

2024-04-08 ——肃宁王琳华让石头“开花”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4417.html 1 巧手绘制 乐在“石”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