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的射灯下,1900年的火车头式钟表在玻璃罩里,静静地展示着“新生”。与它一样重获新生的还有明代黑漆嵌螺钿的桌案。在3月开幕的“乐藏与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批受赠藏品展”中,这两件文物一亮相便引起了关注。
“这得感谢故宫博物院的修复老师,是他们精湛的技术让这几件文物重获新生。”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品修复室主任梁嘉放说。
火车头古钟表很多来自国外,大多是孤品,由于历史久远没有图纸可参考。经验丰富的修复师会根据其外观进行初步判断,但内部系统情况仍需打开才能得知。“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古钟表时,它的表演和走时打点系统都丧失了功能。不仅外部结构出现锈蚀,轮子里的连杆装置也锈蚀严重。”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钟表修复组组长亓昊楠说。
修复工作要通过拆解清洗,再抛光打磨,修复完以后组装调试。“火车头古钟表最繁琐的就是调试,我们用了一周多时间,反复多次才把火车轮和连杆之间的位置、角度调整到最佳。这样火车头在上发条后才能顺滑运转。”亓昊楠说。
为了这项工作,亓昊楠不止一次来港,一起研究制作修复方案。经过两个月时间,火车头古钟表终于恢复了功能。
另一件修复文物是明代的花卉盆景图平头案。经过故宫博物院漆器修复组组长闵俊嵘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修复师的“会诊”,这件文物的木胎开裂,漆面老化和磨损,螺片和漆层有松动。
修复漆器在选漆方面大有讲究。“我们把准备好的各种漆给闵老师看,没想到都不行,因为都有化学成分。”梁嘉放说,经过两地修复师的研究,决定选用闵俊嵘从故宫博物院带来的纯天然漆,以确保“修旧如旧”。修复的另一难点是漆器上有很多失落的螺片。闵俊嵘说,修复时要选用与原有螺片颜色光泽相同的螺片,按照漆器上原有的凹槽形状将螺片雕刻出来,再镶嵌到漆器上。梁嘉放说:“我们是用机器切割打磨,而闵老师是用纯手工磨制,且分毫不差,这太让我们惊叹了。”
与故宫博物院修复师们合作一段时间后,梁嘉放深有感触:修复文物表面上是通过一双巧手让文物重现光华,实际上传递的是大国工匠在修复文物中的坚韧,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执着。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期待双方继续合作,在文物保护、公众教育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入交流,让中华文化在传承中更好传播,推动中国在国际博物馆领域作出更大贡献。据新华社香港4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