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汝汀 通讯员杨凤林)近日,黄骅港海关关员来到黄骅港矿石码头,为20万吨级以上外贸船舶“大西洋”轮和“水晶虎”轮开展水尺计重。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水尺计重有了“新队友”加入——新型智能观测无人机。
当日,黄骅港风平浪静,海面能见度高,给无人机作业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按照预定的施检方案,登轮关员来到“大西洋”轮6号船舱上的停机坪,调试、起飞、观测、录像、返航一气呵成,大约10分钟的时间,便读取到两艘船舶的外舷水尺。“以前完成这些工作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用无人机开展水尺计重真是方便多了,这让我们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完成卸货。”沧州华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王兴硕说。
过去,船舶外舷的水尺观测一直采用拖轮观测、船上爬梯观测等传统计重模式,耗时费力。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黄骅港海关逐步探索、创新,形成了运用无人机、便携式水尺观测仪等多种科技设备进行水尺计重的作业模式。“采用无人机、便携式水尺观测仪等科技设备进行水尺计重,有效提高了一线作业效率,大幅度节省作业时间。同时,还有助于全面回溯作业现场,一旦发生货物短重,可为企业索赔提供有力支撑。”黄骅港海关副关长任顺兴说,他们将继续坚持科技赋能,不断丰富“智慧海关”建设,为辖区外贸更好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