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海棠大道,公交车在疏影花香中缓缓而行。梅云利望着眼前如锦的海棠映日,写下了那天的第一首诗。
从2018年开始,这个被大家称作“老梅”的人,每天多则七八首、少则两三首,用自己至真至纯的笔墨书写大自然,先后创作的4000余首诗已经集结成《耕种自然》《拥抱自然》《讴歌自然》3本诗集。
他眼里,自然万物入诗时,总能迸发出绚烂的色彩,而他诗思的敏锐和文字的纯熟,常常令人情不自禁地击节称赞。
与自然对话作诗4000首
老梅,听名字就如同一幅画,朴实、苍劲,有岁月沉淀的暗香,亦有怡然自得的淡然。初见,更是人如其名。
老梅叫梅云利,是献县南河头乡西方屯村人,今年61岁。他高中毕业,从军27年,没从事过文字工作,却有个半生的作家梦。上学时,他的作文一直被当成班里的范文;部队里,他的书评和小小说多次在全团获奖,并发表在相关报纸杂志上。
与他聊天,才知道什么叫写作是有根的,且可能“潜伏”半生。46岁时,梅云利在沧州军分区干休所退役。可文学之芽却在2018年的春天才萌动。
那一年的三八妇女节,他写了一首赞美女性的诗。没想到发到朋友圈后,竟得到了亲戚朋友们的一致点赞。
“咦,老梅还会写诗,而且还写得不错!”与其说大家的赞赏激励了他,倒不如说是他们打开了一位诗人梦想的大门。这一打开,便如滔滔江水般倾泻而出。
他守望乡里,在外奔波半生,却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着至深的情感。前期作品中,许多来自乡土、乡风、乡韵、乡情的诗作,带着泥土的芬芳,展现了乡间生活的千姿百态。
他写秋天的丰收景象:“秋晚叶落无,野果如丹涂。彩雀枝头闹,天作画一幅。”面对春景,他写下“云高絮白邃空蓝,芽嫩吐青绿春山。野花竞艳香乘风,万般情形镜水间。”清明时节,他写春祭:“一声乳名惊春梦,寤来犹在耳边鸣。老眼盈泪难成寐,明日寒食应早行。”
一缕炊烟、一声犬吠,声声呼唤展现了情真意切的真善美。
赋诗需有诗心,更得有慧眼。老梅皆有。大千世界, 万物灵长,皆能入眼。夕照中,他写下:“向阳草木皆着色,葵花背日面东朝。”运动场上,毽球飞舞,他立刻着墨:“中华儿女慧根深,脚上功夫泣鬼神。”
老梅的前期作品有人说是古绝,在老梅的写作中,也一直坚持用短句,写内涵,讲究字绝、词绝、句绝、意绝,用最短的诗句带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和共情。
平仄中雕琢格律
胸有锤炉,语皆成诗。老梅说起古今体诗的转变,很是感慨。加入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后,会长王今伟和众多诗友等对他的诗十分欣赏,还专门举办了研讨会,推崇之余在近体诗平仄韵律上也多有帮助。
“虽说有感而发的小诗,但也确是费了一些功夫的。有时得心应手,有时却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譬如过去写古风体时,往往是情感上来一挥而就,在平仄韵律上不够严谨。写近体诗后,就颇费心思,不仅讲求比兴,且讲究平仄,押平水韵、中华通韵、新韵,都有严格要求,不能混押,因此最难拿捏、遣词用字颇费心思。”
老梅把功夫下在诗外,向今人学、向古人学,如何炼词炼字炼句。他向大自然学,在动静虚实、明暗神形中尽力寻觅体现和谐之美的收放和平衡。如此一来,老梅的诗作除了讲求韵律对仗之外,更注重底蕴、魂魄与字词的传神,于“神、气、骨、血、肉”方面注重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浓淡相宜,浑然一体。
“回望白云远,茵茵万顷毡。《放马草原》”“日西生彩云,花甲恋黄昏。《夕阳之旅》”“晨新霜露冷,飒飒正西风。《秋行》”……每一首都让人身临其境,意境悠远。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并非说老梅只吟咏自然万物,他的血脉里依然流淌着一个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的豪情。譬如,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他感怀:“满目疮痍千里赤,山河破碎世皆知。一挥七十春秋尽,龙跃狮威万顷诗。”八一建军节,他提笔写下:“东方日正隆,处处起雄风。国姓轩辕氏,丹心旗映红。”诗意写性情,丹心铸魂魄,这些诗作无不洋溢着老梅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拳拳之心与深深的家国情怀。
情至深处方动人
“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目光所触,就有种抑制不住的冲动,就想写点什么;每当夜阑人静,夜半醒来,睡意皆无时,脑海中就跳动着鲜活的词句;每当阳光下、雨雪中、风声水声,车载人流、千山万壑、天籁迥声等,都会使我诗意盎然;每当我孤坐独饮或约友小酌,或悲喜或大醉时都有诗行伴我心间。”老梅说,讴歌自然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人梦,自然梦,情至深处方动人。老梅随时随地艺术地记录内心的欢喜与跃动,情感的真与纯于貌似平淡的笔触中丝丝缕缕地呈现出来。
“风东河染绿,岸草亦萋萋。燕雀衔诗韵,依依翠柳堤。《醉春堤》”“一夜无眠客,孤人怨小虫。依栏桥上吟,慰我是清风。《运河篇之夏日晨吟》”“满目千层绿,如诗草木萋。羊欢生百韵,万朵白云低。《草原流韵》”“银丝穿就玉珠帘,直挂悬崖洞井前。疑似仙家居此处,瑶琴切切数声弦。《观瀑》”“昨日枝寒一夜花,新晨林外望流霞。虽无过往三春色,白雪依然妆我家。《雪霁晨吟》”……
老梅作为一个诗人,在这种货真价实的生命体验中,他属于自然,努力耕种自然、拥抱自然、讴歌自然,更全身心地敬畏自然,放开喉咙倡引人们共同热爱自然。
老梅的3本诗集,每次出版都得到了诗友们一致赞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姬建民为3本诗集作序,军旅书法家米金生为书本题名。很多诗友在看完老梅的诗集后,感慨颇多。“老梅慧眼观世界,冰心蕴词章:他的诗超拔于现实环境的局限,拉开了观察自然的视野,升华了贴近事物的感受。他善于从显像中透视深层,能够从具象中理出抽象,进而描绘出一幅幅思维花朵的万紫千红 ……”诗友许艳杰这样写道。
人生是一本书,读不尽也写不尽。临近晚年,老梅觉得应过诗意生活,自得其乐,不仅老有所为,还要老有所乐。他也希望少年青年中年也应该积极加入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让中华文脉生生不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