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火球是沧州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宏大森昌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52岁。原本计划5年后就退休的她,来到沧州后,越干越起劲,最终改变了想法。
公司发展 品类升级
9日下午3点半,记者在明珠商贸城精品馆一楼的档口中见到了刘火球。
她正坐在凳子上,一边拿着手机和客户沟通,一边还不忘招呼店里的顾客。从早上7点步入档口,她已经持续工作了近8个小时。
刘火球习惯这样的工作节奏。店员说,她从不午睡,52岁的人,行事依旧风风火火。
32岁时,事业小有成就的刘火球从家乡浙江丽水北上北京。一晃十几年,刘火球的事业快速发展。然而,多年在外打拼,刘火球却总觉得心中并不踏实。“一直像浮萍这么漂着,没有根基。”刘火球感慨。这种感觉在不得不离开北京时达到了顶峰。
来到沧州,刘火球认为是“机缘”。“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我们开始去外地考察,也去了一些地方,但一来沧州,心里就笃定就这里了。”
2017年来沧州之初,刘火球在明珠商贸城买下3个档口,还在沧东开发区租了3000平方米的厂房,并买地“置业”。
由于厂房扩大,公司有了更多施展空间,产品种类由男士西装裤扩展到男士外套、针织衫等,并升级原有西裤向高端发展,品类进一步扩大、升级。同时,公司搭上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在抖音、拼多多等平台进行直播,目前,网络销售占比60%。
少了紧张 多了松弛
刘火球的声音略带沙哑,这是多年工作留下的“职业病”。
在北京时,三十几岁正是奔闯事业的时候。商场每天4点半开门,10点半关门。刘火球凌晨3点就得起来,然后赶着在6个小时内卖货、发货,揽客源、抢时间。长年累月,嗓子哑了。商场关门后,也停不下来,联系客户、考察市场,工作一项接一项,常忙到深夜。刘火球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好像时刻在和时间拼速度,却怎么都抢不过。那些年,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根本不敢停下来。“出门在外,没有谁给托底,只能靠自己。”刘火球说。
来到沧州,当地一项项温暖的举措让刘火球紧张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刘火球认为,沧州就像大树一般,让她这棵“小树苗”有了依靠和庇佑。
每个商户,受到商贸城主要负责人热情接待;设备和工人,由东塑集团派车免费搬运,一搬搬了十几天;工厂和档口享有政策优惠;子女上学,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刘火球细数着来沧州的一项项“福利”,感叹这里像家一样,“很踏实,以前是漂着、浮着,现在觉得有根了。”
来沧州几年后,这种家的感觉更强烈。
对于服装销售来说,服装上新速度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抢占市场的速度,时间尤为重要。有时候,订单太多,到了商场关门的时间,货还没有发出。时间不等人,刘火球求助商场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便会暖心帮忙重开电梯。
细节最能暖人心。一次,她突然胃疼,人生地不熟,本想问问商贸城管理人员去哪个医院就医方便,没想到对方直接把刘火球送到了医院,还刷了自己的卡。“正是这些日常的小事,让我们在难处时有了依靠,更别提疫情时真金白银的补贴。”刘火球说。
如今,刘火球在日常工作中少了些紧张,多了些松弛。她说,这是沧州友好的营商环境带给她的底气。
外地人变成“自己人”
刘火球拿出手机,高兴地展示去年公司端午节的活动。照片中,五十几名员工拿着礼品簇拥在刘火球身旁,笑容灿烂。
公司发展向好,工人的工资也有所提升。宏大森昌公司的员工大多是在北京和刘火球一起打拼的老员工,刘火球深知,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只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真金白银的工资是最好的回报。“这些年,服装行业的大环境并不十分乐观,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要求变、求新,这是公司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员工的保障与承诺。”刘火球说。
“现在,每对夫妻员工都有自己的房间,带独立卫浴,比其他地方的集体宿舍强多了。”在外打拼多年,刘火球更知道“家”对异乡人的重要性。从提升工资保障到改善生活环境再到丰富企业活动,方方面面,刘火球不遗余力。这些改变,刘火球归根于沧州,“正是这里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安营扎寨’,才有了几十个家庭在这里的幸福。”
来沧7年,刘火球经历了从外地人到“自己人”、从让工厂落地到让工人扎根的转变。7年来,刘火球的宏大森昌公司日益壮大,刘火球也从“小树苗”成长为更多人的“大树”。
现在,刘火球是明珠商贸城第三党支部副书记、沧州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她自豪地称自己是新沧州人,并且悄悄把5年后退休的“目标”又向后推迟了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