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5日
第06版:06

市特教学校

校企携手 助培智生就业梦圆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擦拭车身、清洁内饰、保养轮胎并清理轮毂……9日下午,在位于运河区中铁二十二局一楼底商的沧州喜憨儿洗车中心,来自市特教学校的6名培智生正围着样车忙碌着。

这个近800平方米的洗车中心,5月即将正式营业。9名培智生也将在这里上岗,迎来他们的第一份工作。

自2017年创立职业中专部以来,市特教学校始终关注适龄培智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与爱心企业展开合作,积极为这些孩子谋划未来。

量身定制专业 让孩子自理更自立

热腾腾的馒头、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品尝着自己制作的美食,大家脸上洋溢着开心与满足。

今年春季开学,市特教学校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又为培智生增设了中西面点制作课程。每周三和周五,学生们都有机会学做好吃的面食。

除此之外,家政服务专业也是为培智生量身打造的,包含中餐服务、客房服务、保洁等。

摆放餐具、整理床铺、扫地、擦地……老师们把每一项工作都分解细化为若干个步骤,反复讲解、示范,手把手地纠正动作,带着他们一遍又一遍练习,直至学生熟练掌握。

为了模拟真实的上班情景,学校还配置了打卡机,要求孩子们打卡上课和下课,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对接实习实训。

去年10月底,在沧州市第十一届职业学校学生教师技能大赛上,市特教学校的培智生在中餐服务和客房服务项目中夺得一等奖。

培智班有一名学生,回到家经常为父母揉肩、捶背。看到孩子对此感兴趣,家长就萌生了让他学按摩的想法。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安排这名学生到为视障生设置的中医按摩专业学习。如今,这名学生的按摩手法精进了许多。

5年爱心坚守 给予信心和希望

在沧州喜憨儿洗车中心,有一个人既像朋友又似慈父,悉心陪伴在这些培智生身边。他,就是洗车中心的负责人苏奎。

5年前,在一场职业院校招聘会上,苏奎遇到了带着听障生前来求职的市特教学校副校长刘红艳。了解了听障生的情况后,苏奎就抛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吸纳听障生到他的洗车行工作。后来,他与市特教学校展开合作,投资创办了“德爱小哑匠”精洗美容车衣体验行,为听障生传授汽车美容专业技术,并提供实习实训。

2021年,苏奎与市特教学校进一步深化合作,针对培智生特点,采用“边学边实践”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转移到“德爱小哑匠”,讲解洗车流程,指导学生反复学习、练习,加深记忆,学以致用。

对于普通人,1个小时就能学会洗车。但对于培智生,一个动作可能要重复几十遍才能做好,而且时常混淆、遗忘步骤。根据培智生的实际情况,苏奎让每个学生只负责一个环节,大家流水作业,共同完成洗车任务。

培智生的自尊心特别强,有时受到批评,轻则垂头丧气,重则痛哭流涕。每当这时,苏奎就冷处理,让孩子静下来想一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他再买些“小礼物”给孩子,予以安慰。

实习期间,苏奎不仅管吃住、安排专人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而且还带着孩子晨练、陪他们聊天。很多孩子都把苏奎视作亲人。

从“德爱小哑匠”到“喜憨儿”,苏奎投资了近百万元,却几乎没有盈利。但是,他始终对孩子们充满信心和期望,“虽然他们学习新技能比较慢,但是干起活来专心、投入,从不偷懒,活儿也不比其他人差。我相信,曙光就在前方。”

拥有一技之长 就业自食其力

去年6月,市特教学校职业中专部的第一批培智生毕业了。他们有的走进公司从事保洁工作,有的在饭店进行中餐服务,还有的留在了苏奎的洗车行里。他们工作认真细致、踏实肯干、责任心强,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毕业生小杰(化名)就是留在洗车行的其中一个。时至今日,提起他刚入校的情形,刘红艳记忆犹新。从又哭又闹吵着要回家,到妈妈入校陪读一个多月,再到独立实习,喜欢上洗车行,“小杰就像变了一个人,真的长大了。”刘红艳欣慰地说。

今年1月,市特教学校的老师到小杰家回访。小杰妈妈告诉老师,之前他们一直为孩子的未来担心。通过在市特教学校职业中专部的3年学习,孩子拥有了一技之长,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还用工资买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既惊喜又感动,久悬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不断拓宽培智生就业渠道,让这些孩子自食其力,是市特教学校校长付康始终不变的心愿。“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企业来关注和了解培智生,我们携手共同帮他们圆梦职场。”

2024-04-15 市特教学校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123.html 1 校企携手 助培智生就业梦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