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5日
第06版:06

以“加”稳“减” 校园生活更多彩

吴桥县第一初级中学“梦幻光影”皮影社正在演出

本报通讯员 姚文辉 本报记者 赵玉洁

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双减”协调机制,锚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的工作目标,系统推进减负增效,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课后服务 助力特长发展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在音乐和灯光的配合下,吴桥县第一初级中学“梦幻光影”皮影社的成员们手持皮影道具,让角色在白色幕布后上下翻飞。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老师,这皮影的配色太漂亮了,人物造型生动活泼,真有趣。”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张布、一个架,撑起一方小天地。在光与影投射的幕布上,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体会皮影传承的工匠精神。

“双减”开展以来,我市中小学积极组建各类社团,涉及杂技、艺术、体育、科技、文学等多个领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选择,学校分设多个梯队,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展开特色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减轻学业压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渠道。

科学教育 激发探索热情

“下面,老师给你们表演‘火焰掌’。”在市车站小学科技节上,一位老师手上托着一团泡沫,用打火机一点,瞬间腾起蓝色火焰。孩子们惊讶不已,议论纷纷:“老师的手不会被烧坏吗?”“这火焰是怎么来的?”老师耐心讲解其中的奥秘,并邀请两位同学上台体验。

趣味体验引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他们的兴趣在细心观察和多感官参与中被激发。

我市积极探索科学教育加法,以“五弦、四径、三课”为抓手,全面推动科学教育落地落实,助力“双减”提质增效。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教育资源、培训机构“五弦”联动,以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优化学校科学教育“软硬件”等方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学教育在全市普及。同时,通过教研视导、开放共享、示范引领、专家引入“四径”,以强化科学教育教研视导、开放共享科学教育场所资源等形式,确保科学教育高效落地。

此外,通过协同科学类、综合实践、校本特色“三课”,依托科学类课程构建大科学教育、综合实践课程落实科学教育等方法, 打造我市科学教育新亮点。河间市第十四中学打造“全学科大科学课堂”,在语数外等九大高考学科中融入科学教育。市第十七中学在“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等多个模块中整合信息科技与数理化等课程,助学生在比赛中先后荣获50余个国家和省级奖项。

阳光体育 锻炼强健体魄

课间操时间到了。在河间市曙光小学的操场上,同学们整齐列队,抬臂踢腿,同时高声朗诵经典诗词,活力四射,展示出矫健的身姿和自信的力量。孩子们释放了压力、放松了身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注入了新的能量。

曙光小学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创编了广播操、武术操、经典诵读操、绳操等多套课间操,利用上午30分钟和下午20分钟的大课间,点燃孩子们体育运动的热情。

自2023年11月启动阳光体育工程以来,在我市农村基层和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局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阳光体育运动,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2024-04-1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125.html 1 以“加”稳“减” 校园生活更多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