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桑葚甜甜,引人垂涎;桑叶青青,药食同源。
沧县旧州镇的神然生态园,不仅让一株株桑葚树扎根于瘠薄的盐碱地,结出了美味果实,还开发出采摘研学、中医药康养及农家餐饮等多项功用,让瘠薄的盐碱地成了人气十足的休闲农旅好去处——
巧打时间差
举办桑葚节
春风和煦,吹绿了大地,吹开了花儿,也吹动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心。这段时间,神然生态园成了不少人踏青寻春的首选。周末,一辆辆小汽车不约而同涌向这里。下了车,挎上篮,人们直奔大棚,赴一场甜蜜之约。
掀开棚帘,满目都是浓郁葱翠。浅红、深红、黑紫……一颗颗桑葚甜蜜诱人,来到树下,人们眼中便只有它了。
“这边是澳大利亚无籽桑葚,吃到嘴里,没有籽儿都是肉,果汁丰富。在这儿摘完,再往里走,还有惊喜。”穿行于桑葚树间,园主孙良君热情招呼着。
继续前行,眼前一亮。簇簇绿意间,黑紫的葚子竟如帘般吊挂,有的足有10厘米长。
“这边是台湾长果桑葚,也是咱本地少见的新品种。”孙良君这一声招呼,又勾起了众人肚里的馋虫。
“就等你家葚子熟呢。我记得往年都是冬天就熟,今年怎么晚了?”老熟客一边采摘,一边和孙良君聊天。
“往年葚子熟时天冷,光棚里有果实,外面光秃秃的。大伙儿来到生态园,光摘果玩得不尽兴。今年我特意控制棚室温度,让葚子晚熟。这不,正赶上春暖花开。现在,不光棚里有桑葚可摘,外面地里的中药材也开花了。一会儿你们摘完葚子,可以出去赏花。”孙良君热情邀约。
原来,生态园共种了3棚桑葚。为了保证游客来了一直有果可摘,孙良君不仅特意将棚内桑葚的成熟时间安排在了春季,还通过控制棚温,将这几棚桑葚的成熟时间都错开。除了大棚桑葚,神然生态园还种有几百亩露地桑葚林。棚里的果实晚熟,采摘尾期时,又到了露地桑葚的上市期,这样一来,生态园持续有桑葚果可供采摘。
为此,孙良君还特意策划了“桑葚节”,邀请游客在3月中旬到6月中旬来采桑葚,感受休闲农趣。
“春暖花开,踏青赏春的人越来越多。通过调整成熟时间,棚里的桑葚供不应求,不会被浪费。截至目前,我们的桑葚已经卖了4万多元钱。”巧打时间差,为生态园带来了好收益。
策划研学课
玩儿中长知识
巧用一棵棵桑葚树激活农旅“春水”,孙良君的巧思没有局限于种植技术。
“来神然,不光大人们能采摘桑葚,孩子们还能体验农事活动,学习课堂上讲不到的知识。我们精心准备的特色‘节目’,非常受孩子们欢迎。”孙良君满是骄傲。
原来,针对青少年群体,生态园还策划了内容丰富的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心。
到了神然生态园后,学生们会穿上粗布衣、背上小背篓,化身“小农夫”。在孙良君的引领下,一行人先到了桑葚大棚。
“不同生长期的桑叶,药用功效不一。春桑养肝肾,夏桑可养心,秋桑清肺热。今天,我们要采摘的就是桑葚树的春芽,再用它制作春茶。大家来看,这些树枝有什么不同?”孙良君问道。
“上面没有桑葚。”有同学答道。
“对喽,这些是修整树型后长出的旁枝,不长果实。它虽然不结果,但正适合用来采摘春芽。同学们,动起手来,要采摘最嫩的芽尖。”孙良君介绍道。
“小农夫”们认真辨识枝条、采摘桑芽,觉得甚是新鲜。随后,他们将精挑的“成果”交由工人切碎、蒸熟、摊晾。
最后,一行人来到了室外的大锅前,有的忙着烧火,有的忙着炒制。随着诱人的茶香四溢,桑叶茶便诞生了。
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人人都兴奋不已,脸上满是成就感。采桑叶、制春茶研学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劳动实践能力,还成了传承孝道文化的载体。研学活动结束后,他们高兴地将亲手制作的桑叶茶装进茶罐,带回家中与长辈分享。
炒芽制茶之余,孙良君还带着“小农夫”们去到桑葚树林,介绍桑根、桑皮的药用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孩子们对桑葚树的认识。
桑叶变美食
绿色好味道
从现在开始到6月中旬,神然生态园将一直是桑葚和桑叶的“天下”。不光地头上如此,就连餐桌上,也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随孙良君来到生态园的后厨,掀开锅盖,热气升腾间,一屉馒头出炉。
“这些是用桑叶做的馒头。”孙良君说,制作馒头的面粉,是用桑叶破壁粉与面粉混合而成。
将桑叶破壁成粉,也是开发桑葚树的多种价值,为休闲农旅注入活力的创意之一。
“桑葚树在咱沧州种植历史悠久,且耐盐碱,其果实和叶子具有药食同源的优点,是不可多得的能多渠道开发的经济林木。”孙良君说,桑葚树的全身都是宝,除了桑葚,桑叶、桑根、树皮都有药用价值,开发好了,效益都不小。其中,就以桑叶的数量最为庞大。
除了制茶外,将桑叶破壁成粉,还能制作成多种面食,让大家一饱口福。桑叶挂面、桑葚药酒……这些年,孙良君不断开发美味、营养的桑葚树“周边”美食,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做好桑葚树里的农旅大文章,我们还要不断丰富桑葚节、研学课、膳食宴的内容,让更多游客享自然之趣、品绿色味道。”翠绿桑葚林里,一果一叶都是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