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
第06版:06

种下“小胖孩” 收获好“姜”来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董玉立

连日来气温攀升,在盐山县小庄镇李长堤村丰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们正忙着打沟、种姜,栽下新一季的好“姜”来。

近两年,看中生姜产业的好效益,李长堤村的农户积极转变思路,探索特色生姜种植。依托逐渐成熟的生姜种植技术,李长堤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成立了丰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组织生姜种植户抱团发展,还带动起附近的五家阁村集体一起种姜,促进集体增收、农户致富。

“这是我们从山东引进的‘小胖孩’生姜,这个品种这几年在我村地里长得一直不错。目前,一些种植环节也已实现机械化生产,相对省时、高效。”种植户车国胜说,李长堤村的土质比较适合种姜,生姜年亩产量能达到6000公斤。生姜耐储存,收获后,一般被放到地窖和冷库储存,等到价高时再走向市场。“去年,我们的生姜一公斤能卖到20元钱。扣除地租、管理和人工成本,每亩地能收入1.5万多元,比起其他经济作物,增收不少呢。”

生姜种植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好“钱”景,还带动起了周边村民增收。“生姜的生长期长达六七个月。我们要做好种植、管理、采收各个环节的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车国胜说,这几年,他都会优先雇用本村村民来基地务工,帮助父老乡亲就近增收。

“我就住在附近村里,离种植基地不远,到这里来干活,每天能赚120元,正好补贴家用。”正在基地务工的一位村民说。

“特色生姜种植产业,不光让我村部分农田变成了‘万元田’,还有效促进了村民们就业增收,发挥出以兴旺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扩大生姜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到种植队伍中。”村党支部书记刘恩旗说。

2024-04-1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125344.html 1 种下“小胖孩” 收获好“姜”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