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看着眼前刚刚完成的《敦煌飞天》皮雕画作品,王学州长舒了一口气。他说,这幅作品历时近两个月才完成,是自己学习皮雕技艺6年以来做过尺幅最大、难度最高的画作。
王学州是渤海新区黄骅市居民。在他家中,有一间皮雕工作室,他说,那是专门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文艺自留地”。今年44岁的王学州平时靠打零工为生,工作之余,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扎”进工作室创作皮雕作品。
记者看到,房间靠窗那侧,一张长长的办公桌上散满了各类皮雕工具,光是不同样式的压花工具就有30多件。另一侧,他亲手制造的博古架上陈列了很多“得意之作”,威武长啸的虎头、灵动逼真的鲤鱼、形神兼具的宠物犬……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作雕刻在腰带、卡包、手环上,让日常可见的生活用品也有了灵气。
2018年,王学州第一次在保定见到这门手艺时,立即被深深吸引,一门心思想要学习。不过由于他没有美术基础,身边家人和朋友并不支持。
王学州也犹豫过:“学手艺不仅花销大,而且一走就是个把月。耽误一天工作,家里就少一份收入。一出一进,中间差着不少钱呢!”
但王学州太喜欢这门手艺了,他顾不上那么多,最终还是下决心去学习。
皮雕工序繁复,从选料、裁皮、打湿到印花、雕刻、敲打、染色等,涉及工艺多,仅专业工具就有上百种。在王学州看来,皮雕创作贵在坚持和专注,在皮子上作画,容不得修改,刀落后,就是一段不可回望的“旅程”。“我们对皮面软化和刻刀都是有要求的,刻刀下深了,就会伤到皮子;刻刀浅了,图案又无法完美呈现。”王学州说。
几年间,王学州已经创作了数十件作品。2022年春节,他创作的一对“虎头”作品在黄骅市博物馆展出。白虎威猛霸气,黄虎不怒自威。两只虎细节灵动传神,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观看。
王学州说,自己在网上关注了一位油画家,尤其喜爱这位画家以敦煌飞天为题材创作的系列作品,他决心通过皮雕的艺术形式加以呈现。
为了完成这个作品,王学州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拿出充裕时间精心琢磨构图、精雕细琢。
作品完成后,身边很多朋友都不吝夸奖。可王学州知道,和原图仔细对比,自己的作品还是有许多不足。他说,这是一项宝贵的传统技艺,自己会守住初心,不断学习并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