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尹超)4月14日上午,在新华区熙园社区党员活动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古法造纸技艺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关注与参与。
古法造纸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端于东汉,是由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为原料,发明的一种造纸方法。这一技艺使得纸张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活动过程中,辖区志愿者不仅详细介绍了这一非遗技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还现场引导参与者体验古法造纸的工艺流程。选材、浸泡、蒸煮、捣浆、抄纸、晾干……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参与者认真搅拌纸浆,将纸浆倒在造纸框上,再用毛刷轻轻刷平,最后晾晒成纸张,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热情最高的当属孩子们。他们有的全程严格遵照传统技艺操作,有的将花瓣、树叶附在纸张上,把纸张做成一幅独一无二的贴画作品。
通过体验,孩子们对古法造纸技艺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家长纷纷表示,活动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多年来,熙园社区多次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先后组织辖区居民尤其是孩子体验捏糖人、蒸面花,邀请非遗传承人和辖区志愿者讲解非遗项目、分享非遗技艺。一项项非遗活动精彩纷呈,不仅丰富了居民生活,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